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尤金·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

1.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EugeneA.Nida)1914年生于美国的俄克勒荷马州。早年师从当代结构主义语

言学大师布龙非尔德(LeonardBloomfield)等语言学家。毕业后供职于美国圣经协会,终生从

事圣经翻译和翻译理论的研究,著作等身,是公认的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他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这个名称的前身是“灵活对

等”(dynamicequivalence)。后来为避免被人误解,改成功能对等。简单讲,功能对等就是要

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要取得功能对等(奈达指

的对等是大致的对等),就必须弄清何为功能对等。他把功能分成九类①[在FromOne

LanguagetoAnother中,奈达将语言的功能分成9类,即表现功能(expressive)、认识功能

(cognitive)、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imperative)、行为功

能(performative)、情感功能(emotive)、审美功能(aesthetic)和自我解释功能(metalingual)。见

该书第25页。]译文应在这些功能上与原作对等。那么,怎样才算对等呢?奈达认为回答这

个问题不能只局限在文字本身,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这就与在

奈达之前大多数翻译研究者的观点相左。传统上,人们总是将客观的语篇作为判断译文对错

优劣的依据。但奈达一下子把大权从语篇手中抢过来,交给了读者。这一转手马上创出了一

个崭新的局面,为当时几乎陷入绝境的翻译研究者打开了眼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一下子柳

暗花明。

奈达这一发展当然是和他本人对翻译的研究有关。但奈达并非闭门造车,功能对等自有

其源头活水。这活水就是当时语言学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结构主义对语言的研究很有其独

到之处。但结构主义没有对语言外的因素给予重视。为克服这一缺陷,后来的语言学家渐渐

对语言外的因素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结果各种语言学分支渐次诞生,心理语言学、社会

语言学、语用学、符号学等相继应运而生。奈达理论中读者心理反应这一基石基本上得益于

上述语言学方面的发展。

另外,奈达理论在操作方面与乔姆斯基(Noam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也有关联。乔姆

斯基从不涉及语言外因素,但其早期理论中有关语言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转换的模式在很大

程度上为奈达描写功能对等提供了工具。

可以这么说,早期的奈达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从语言内营造他功能对等的理论,用了诸如

转换生成语法、语义成分分析等具体方法来描写他的理论。发表于l964年的TowardaScience

ofTranslation,就主要在语言学的框架下讨论翻译(也涉及了语言外的因素)。他在该书中将

语义细分成语法意义(1inguisticmeaning)、所指意义(referentialmeaning)和情感意义(emotive

meaning)。该书被认为是翻译研究方面的必读之书。越往后,奈达就越重视社会文化因素。

他在1996年出版的TheSociolinguisticsofInterlingualCommunication中,对社会文化因素给

予了极大的重视。

在奈达看来,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

义,然后是风格。最好的翻译读起来应该不像翻译。要让原文和译文对等就必须使译文自然,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摆脱原文语言结构对译者的束缚。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原文的结构

和译文的结构是不同的,所以必须有所改变。但奈达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深知翻译犹如走

钢丝,绝不能一边倒。他因此马上又指出,要让圣经中的故事听起来像是l0年前发生在附

近一个小镇中的事是不恰当的,因为圣经的历史背景是十分重要的。换句话说,翻译圣经不

应该是“文化翻译”。紧接着他又指出,这倒不是说译文要保留原文中的语法和文体形式,以

致造成译文生硬难懂,翻译应避免“翻译腔”(translationese)。可见奈达在规避左右两边的险

境。这种谨慎虽是学者的基本素质,但并不是奈达的主要贡献。奈达之所以掀起大浪,是因

为他大胆地提出了翻译要达到的不是语言的对等,而是语言功能的对等,是读者心理反应的

对等。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反应是否和原文在原文读者心中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