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CJ-13-2006-前后悬挂安装固定点设计规范.doc

SJ-CJ-13-2006-前后悬挂安装固定点设计规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编号

SJ-CJ-13-2006

代替

密级

商密3级▲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前后悬挂安装固定点

设计规范

2006-07-25制订2006-10-15发布

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设计规范制定了汽车前后悬挂的安装固定点车身结构方式、要求及评价标准,旨在指导汽车悬挂安装固定的设计开发工作,并在今后的设计开发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处进行管理和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版本号

制定/修订者

制定/修订日期

批准

日期

前后悬挂安装固定点车身结构设计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主要介绍汽车前后悬挂安装固定点的车身结构形式和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N1、M1类车辆。

2专业术语

2.1悬挂

本规范中的悬挂是指连接车身和车轮之间的那一部分,包括弹簧、减震和各种传力装置。常用的悬挂方式有两种: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

3.设计内容

3.1前悬挂为麦弗逊独立悬挂方式,安装固定点的几种车身结构形式如下:

结构一结构二

结构一

结构二

结构三

结构三

3.2后悬挂安装固定点的几种车身结构形式

3.2.1独立悬挂结构形式

3.2.2非独立悬挂结构形式

后悬挂前安装点

后悬挂前安装点

后悬挂后安装点

3.3与轮胎包络的的边界条件要求

见CESDP(悬架)—001汽车车轮鼓包与轮胎间隙检查规范

3.4前后悬挂安装固定支架常用材料和厚度

前后悬安装固定支架由于形状较复杂且强度要求较高,故常用材料选用为Q/BQB—DC03或DC04,厚度一般为1.8-2.5mm。

3.5前后悬挂安装固定点的强度要求

在符合试验条件的要求下,车身不得出现拉裂或严重的变形

3.6前后悬挂安装固定点位置精度要求

前悬挂安装固定点孔位位置精度:±1mm,相对位置精度:±2mm

4.前后悬挂安装固定点的试验和评价标准

4.1试验方法

将车身固定在台架上;

安装前悬;

安装使左右载荷臂能均等受负荷的加振器;

使前悬的两侧在1~1.5Hz下负荷由0~2G进行加振,加振50万次;

试验过程中每循环100000次检查车身和悬架系统工作状态及有无破坏和或变形,如有损坏做记录并拍照。

测试项目

考核点的应力应变测试;

考核点的变形量侧试;

考核点的疲劳测试

相关位置的测试。

4.2评价标准

按上述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后,其结果应满足以下要求:

进行完50万次前悬上下振动车身疲劳试验后,车身不产生裂纹。

附:2G垂直负荷=2×()

文档评论(0)

AD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机械共程专业助理工程师持证人

汽车设计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08日上传了机械共程专业助理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