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城市公园的价值及其保护.docx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近代城市公园的价值及其保护

?

?

杨清原邱冰

摘??要:我国自近代以来公园建设已有百年历史,中国的近代公园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引入的,产生之初便与国内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变革紧密相连,折射了中国近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公共生活及城市化进程。近代城市公园作为一种“西学东渐”的产物,是中国园林发展史发生重大变革的标志物和研究中国近代风景园林的活化石。但不同于历史建筑,近代城市公园非文物的外在表征使其价值在城市更新中往往被忽略;同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年限已久的近代城市公园也面临着更新与改造,其价值及保护问题亟待予以重视。以近代最早由中国人自建的城市公园之一——无锡城中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史籍爬梳,从公园本体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思考归纳出其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不可避免的衰退与更新、公园本体历史信息的遗失、新旧对话的失衡和周边缓冲区域缺失,以期引发对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视,进而使得管理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在精准认知的前提下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国其他的近代城市公园。

关键词:风景园林;近代城市公园;历史文化保护;城中公园;无锡

DOI:10.16397/j.cnki.1671-1165.20210211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一、近代城市公园的研究背景

自1992年土地大开发以来,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伴随而来的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问题。虽然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三层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滤”了不在这一体系内却同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例如近代城市公园。在中国近代史上,城市公园是一种特殊的时代产物,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及城市化进程。由于包含了植被、地形、水体、建筑和场地等要素,公园的物质外观不如文物建筑那样具有稳定的识别性,在城市更新中往往因历史文化价值的外在表征不明显而被忽视。近几十年,中国近代城市公园引起了国内史学界、法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学者的浓厚兴趣,但近代城市公园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学意义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梳理21世纪以来国内有关近代城市公园的研究,发现史学界和社会学界的学者以史料为基础,透过近代公园认知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包括殖民主义[1]、民主观念[2]、城市公共空间发展[3-5]、社会生活变迁[6-8]等。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领域的研究者多关注近代城市公园的本体,集中于公園的历史变迁[9-10]、建设发展[11-12]、风格特征[13]、中山公园现象[14]、历史遗产保护[15-16]等问题。国外对于近代城市公园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总体规划[17]、可持续发展[18]、公园的发展与变迁[19-20]、形态与功能重建[21]、历史文化价值和遗产保护[22-23]等。英、美、日等国对于历史性的城市公园,其保护之初均聚焦于保护公园内的自然要素,并显现出强调公园的历史价值的趋势[24]。社会学界的研究虽然解释了近代公园的社会学意义与历史价值,但未涉及其保护问题;风景园林、建筑学界的研究专注于公园本体,缺少对近代社会学意义的关注。为此,有必要在讨论近代城市公园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为其寻求被保护的合法性,并梳理近代城市公园面临的保护问题。

二、我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发展脉络及其价值

从英国皇家园林私园公用的海德公园、肯辛顿公园到近代城市公园运动中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公园体系,城市公园成为一种民主的象征。相比于西方,我国近代公园的建设起步并不晚,也有百年的历史。从1842年签订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始,列强不断蚕食中国疆土,划定势力范围,并在租界范围内建设用于市政和供自己享乐的园林,且禁止华人入内。据统计,1840—1910年间外国人在中国建设的公园有33个,如上海的黄浦公园、复兴公园、虹口公园等。这些租界公园作为殖民主义空间,一方面充斥着悲愤屈辱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园林带来了一抹异彩,促进了传统私园的公用与近代公园的兴建。清末各地方政府、士绅开始兴建公园,如齐齐哈尔的龙沙公园(1904年)、无锡城中公园(1906年)、昆山马鞍山公园(1906年)等。在1878—1908年间中国人自建的公园有11个,其中最早的是1880年开放的甘肃省酒泉公园[25]。这个时期的公园内普遍设有图书馆、演讲厅、博物馆、阅报室、运动场、动物园等,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知识阶层和城市市民对公园新功能的要求。辛亥革命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逐步开始对民众开放。国民政府将公园作为所有行业、阶层、民族共享的园林形式发展起来,各地也掀起了新建公园的浪潮。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山公园更是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如南京的中山陵园、北京中山公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77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