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的误诊探讨.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小儿肠套叠的误诊探讨

?

?

R256.4A1672-5085(2012)18-0091-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急性肠套叠误诊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小儿不典型急性肠套叠误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儿均没有肠套叠的典型临床症状,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的4例,急性肠炎的5例,细菌性痢疾12例,脑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发热原因待查3例。结论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耐心询问患儿病史,仔细的进行腹部检查,并进行肛门指标检查,因为正常的进行辅助检查是防止小儿肠套叠误诊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诊断误诊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所致的绞窄性肠梗阻,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于典型的肠套叠病例诊断很容易,但是部分患儿由于肠套叠早期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常容易造成误诊或者漏诊。下面通过总结2009年9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30例不典型小儿肠套叠误诊的患儿资料,现在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患儿中男22例,女8例,年龄小于6个月耳朵有3例,6~12个月的有17例,1~2岁的有6例,2~3岁的有4例。发病至入院时间小于24小时的有13例,24~48小时的有10例,48~72小时的有6例,72~96小时的有1例。

1.2临床表现30例患儿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拒乳、拒食、发热、哭闹、呕吐、抽搐、腹痛、腹胀、黏液血便、黄色稀便或水样便。

1.3放射线检查12例腹部X线检查见气液平,18例进行X线空气灌肠检查、有肠套叠表现,气体到达套叠头部可以看见“杯口状”或者“弹簧状”的阴影。

1.4超声检查19例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横断扫描发现同心圆或者靶形征,纵断扫描可以看见套管征等套肠叠征象,11例腹部超声检查仅仅可见腹部含气性包块影。

2结果

2.1误诊情况30例患儿均没有肠套叠的典型临床症状,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的4例,急性肠炎的5例,细菌性痢疾12例,脑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发热原因待查3例。

2.2治疗及转归30例患儿中接受空气灌肠成功18例,成功率100%;12例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肠套叠类型有回结型5例,回回结型3例,回盲型2例,小肠套叠2例;其中者12例中行手法复位术8例,行肠管坏死切除肠吻合术4例;本组3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

3结论

3.1小儿急性肠套叠误诊原因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不难发现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有:①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婴幼儿反应性差,表达不确切,极易按照初发症状诊治而延误治疗;②询问病史不详细,不能全面的了解患儿的情况;③对腹部的辅助检查不够;④医生对肠套叠认识不够,缺乏综合分析;⑤忽视直肠指标以及不注意观察血便;⑥过分的依赖辅助检查结果,当超声或X线腹部透视及平片显示没有梗阻征象是,会忽略肠套叠的可能;⑦部分家长多以医生不信任,认为患儿仅有发热、哭闹、腹泻等症状,对开具的辅助检查有异议,不配合检查而延误诊断。下面就前三点具体讨论。

3.1.1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急性肠套叠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其中80%在2岁以内,尤以4~10个月的小儿最常见。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健康肥胖儿最常见[1]。阵发型哭闹、呕吐、便血、和腹部包块是肠套叠的4个主要症状,患儿四个症状都具备的是后是典型的肠套叠,很容易诊断,但是大多数患儿在早期时上述的症状往往不全具备,仅表现为阵发性的哭闹和呕吐,不具备血便和腹部包块,而血便和腹部包块又是临床上医生诊断肠套叠的主要依据,所以症状不典型是患儿被误诊或者漏诊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患儿表达能力欠缺,并不能明确的之处具体的疼痛位置,有往往伴有原发病症状如伴发热、腹泻更容易被误诊为上感、肠炎等。这也是小儿肠套叠误诊率高的一个因素。

3.1.2对小儿肠套叠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警惕性

部分患儿只有在发病的早期有较轻的阵发性哭闹,随后阵发性哭闹就会减轻,如果家长观察不仔细,临床医生又疏忽询问病史,常常会误诊为肠痉挛;主要特征为呕吐的患儿有常常被误诊为内科病,如急性胃炎、消化不良;便血又容易误诊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呕吐比较频繁,带有胆汁,阵发性哭闹,比较有规律,医护人员对肠套叠的认识不足,仅仅满足于已有的诊断,极易导致误诊。

3.1.3忽视必要的辅助检查或误解辅助检查

肠套叠早期X先腹部平片没有特异性的表现,部分医生误以为婴幼儿肠套叠腹部平片应该有肠梗阻的表现,没有这种特征性表现就不是肠套叠,因而放弃诊治。X线空气灌肠不但为肠套叠提供鉴别诊断,而且对肠套叠的早期患儿90%以上可以通过加压复位得到治愈。

B超的检查也同样不容忽视,这项辅助检查方便、快捷、无创、可靠、并且能够及时反复追踪检查,不仅能确诊是否为肠套叠,而且对临床医师选择复位的方式有重要的作用,是辅助诊断的首选[2]。

3.2误诊的预防

小儿急性

文档评论(0)

尹邦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尹邦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