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南杂志》在研究泉州历史中的价值.docx

《泉南杂志》在研究泉州历史中的价值.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泉南杂志》在研究泉州历史中的价值

?

?

祝万芳

摘?要:泉州地处沿海,是明代重要城市之一,在明代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泉南杂志》是陈懋仁任职泉州期间所作,真实记录了当时泉州地区历史、人文、物产、风景名胜等情况,为研究泉州地区的历史提供了资料,极具价值。

关键词:明代?泉州?《泉南杂志》?史料价值

“懋仁字无功,嘉兴人。官泉州府经历”[1]。陈懋仁,万历时人,曾任职于泉州,《泉南雜志》作于其任职泉州期间,是一部书写泉州地区社会情况的私人志书。因官署位于泉州之南,故名《泉南杂志》。《泉南杂志》分上下两卷,其文献价值以待人们进一步发掘。

一、研究泉州建制沿革的价值

泉州一地,历史悠久,可溯之千年。《泉南杂志》开篇即谈到泉州建置沿革问题,《读史方舆纪要》载:“秦始皇并天下,平百粤,置闽中郡。”到汉朝时期,闽越王及其弟叛乱,在平息叛乱之后,“徙其民于江淮间,虚其地为会稽郡地,其民逃亡不迁者聚为冶县。建武间,光武分冶县为东南二部都尉,东部为临海,南部为建安”[2]。泉州在建安的管辖范围之内。“晋太康三年,始置晋安郡”[3],晋武帝时设置晋安郡。“隋开皇九年改丰州为泉州,仍是今之福州,以建安、南安二郡为县属焉”[4]。隋朝时,改州、郡、县为州、县两级制,“泉州”之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至唐景云二年,“以武荣州为泉州”[5],州治不变,泉州正式建制。后泉州管辖范围和县制不断调整,至太平兴国六年,“泉州始领七县,首晋江,次南安、同安、德化、永春、安溪、惠安,为县七也”[6]。明朝时期,泉州的管辖区域依旧是北宋时期所设置的七县,“国朝洪武元年,命汤和讨陈友谅定平之实,定为泉州府,罢录事司属福建布政司,领县七: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4]。

二、对明代泉州山川物产研究方面的价值

泉州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光照充足,适宜水果花卉的生长,《泉南杂志》中对泉州的山川物产作了考察介绍。泉州靠海,海产品丰富,海错种类繁多,其中记录的有西施舌、土坏、草鱼、龙虱、鲎鱼、龙虾、斗鱼、牡蛎、蚶子、蛙等。在记载这些海产时,通常会描述其性状、异名、食用方法、味道及用途。如“牡蛎,丽石而生,肉各为房,剖房取肉,故曰蛎房。泉无石灰,烧蛎为之,坚白细腻,经久不脱”[7](13)。这些海产品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具有使用价值。泉州当地不产石灰,牡蛎壳便可以用以制作石灰。泉州自然环境优越,动植物资源颇丰,文中列举了卫西榕树、金丝燕窝、泉郡荔枝、龙眼、红柑、甘蔗、清源山茶、红梅、芙蓉、兰花、茉莉等。其中作者用了较大篇幅介绍泉州的荔枝,泉州荔枝种植历史较为悠久,品类繁多。《荔谱》已有五百余年,记载荔枝品种四十二种,并且根据成熟月份不同而品类也不尽相同。《泉南杂志》中选择记录的山川有一定的特别之处,例如九仙山瀑布泉,有诗云“天插一泉声漱玉,地高六月夜凝霜”[8],“第一山”清源山、灵山、姜相山、高士峰、雄山等,这些山川景物大多与文人隐士息息相关,有一定的典故可以探寻。

泉州地区湿热的气候也十分适合蚁类的生存,蚂蚁种类众多,当地的蚁患严重。蚂蚁大多能蜇人,在卧床上安装帷帐亦不能避免蚂蚁侵害。《泉南杂志》中记载了当地防治蚂蚁的方法。厨房也是经常存在蚂蚁的地方,“厨中馔案,以四木桶盛水,灌案脚于中”[7](14),用于防止蚂蚁攀爬。白蚁对房屋建筑的侵蚀尤其严重,为减少白蚁对建筑物的破坏,需要经常对“居宇须疏风防水”[7](14)。明代泉州对蚁患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防治蚁患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这些方法对现代防治蚁患具有借鉴意义。

三、对明代泉州商品经济研究方面的价值

中国古代基本经济结构一直以农业为本。但是泉州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田少山多,“泉南富家,田不过五顷至十顷,极矣,为山多而巨姓繁耳”[7](13),单靠农业发展无法支撑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当地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上交通进行海上贸易。

泉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加之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泉州地区经济作物种植范围的扩大。“甘蔗,干小而长,居民磨以煮糖,泛海售焉”[7](11)。泉州当地大量种植甘蔗,是现成的原料产地,当时明朝的海禁政策并不能完全禁绝对外的贸易往来,沿海地区走私贸易屡禁不止,泉州地区的农产品仍不断销往国外。除此之外,亦通过转运等方式销往国内其他城市。相比种植水稻,甘蔗能获取更多的利润,有限的耕地限制了传统农业的发展,人们更多地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获取更多利益。当地粮食的短缺问题通过将浙江等地的稻米等农产品运输至泉州得以解决。“今所藉以裕地方者,全在海商”[7](41),说明当时明朝政府对于对内的海上贸易是持支持态度的,形成了泉州当地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趋势。

手工业的发展。糖作为当时重要的商品输出,糖的制作也是泉州手工业的

文档评论(0)

180****4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