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础过关训练30赤壁赋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窈窕(y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
B.嫠(lí)妇愀(qiū)然酾(shī)酒
C.横槊(shuò)江渚(zhǔ)蜉蝣(fúyóu)
D.无尽藏(zàng)枕藉(jiè)壬(rén)戌
解析:B项,“愀”的读音应为“qiǎo”。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渺沧海之一粟
C.白露横江
D.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B项,古今相同,皆为“大海”。A项,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C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D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答案:B
3.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中的“于”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A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皆为介词,“在”。B项中的“于”是介词,“向”。C项中的“于”是介词,“被”。D项中的“于”是介词,“从”。
答案:A
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
C.沛公安在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解析:D项属于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D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之一,另外二苏是其父苏辙和其弟苏洵。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解析:C项,另外二苏是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
答案:C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能力提升]
一、课内细读(18分)
阅读《赤壁赋》有关片段,完成7~10题。(18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方其破荆州(当)
东望武昌(现在湖北鄂州,不是现在的武昌)
B.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洲)
举匏樽以相属(葫芦的一种)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屡次得到)
D.驾一叶之扁舟(形容船小)
下江陵(向下)
解析:D项“下江陵”中的“下”应为“攻占”之意。
答案:D
8.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败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解析:D项,“目的是赞扬曹操”有误。写曹操的战绩是为了证明他是“固一世之雄也”,而今看来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答案:D
9.将文中横线上空缺的句子填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