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VIP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积累生字词,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分析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把握人物形象。

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小说的主题。

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真谛,培养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体会其成长过程。

(3)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的内涵。

(2)学习小说的写作手法,如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推动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孤独是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孤独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每个人对孤独的感受可能不同。有人觉得孤独是一种痛苦,有人则认为孤独是成长的机会。

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孤独之旅》,讲述了一个少年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面对孤独的。

二、作者简介

介绍作者曹文轩:曹文轩,江苏盐城人。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

强调《草房子》的重要性: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

三、字词学习

展示生字词:嬉xī闹、纯粹cuì、觅mì食、撩liáo逗、撅juē断、犬吠fèi、眺tiào望、嗅xiù觉、旧茬chá、驱qū除、锤chuí炼、肥硕shuò、树烟yān、茫máng然、纯粹cuì、兴xìng致、空旷kuàng、稠chóu密、永恒héng、掺chān杂、逃窜càun、给jǐ予、胆怯qiè、陌mò生、戳chuō破、一缕lǚ、倦juàn意、乖guāi巧、伶líng仃、回应yìng、振zhèn奋、磨难nàn。

解释重点词语: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不清楚。也可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文中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四、整体感知

提问: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人物、环境、情节。

分析小说的人物和环境:

人物:少年杜小康、杜雍和。

环境:失学后孤独艰苦的环境(鸭、芦苇荡、暴风雨)。

梳理小说情节:

开端(1):家道破落,辍学放鸭。

发展(2-27):放鸭芦荡,孤独难熬。

高潮(28-49):遭遇暴雨,雨夜找鸭。

结局(50-52):鸭子下蛋,小康长大。

五、细读感悟

分析杜小康的心理活动:

(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明确:此时杜小康感到茫然(害怕)。

(2)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明确:他感到胆怯。

(3)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明确:他感受到孤独。

(4)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明确:他面对孤独,习惯孤独,不再恐慌。

(5)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明确:这是委屈之泪、喜悦之泪、激动之泪、领悟成长真谛之泪。

(6)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明确:他变得长大、坚强。

总结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

芦荡安顿后:孤独单调。

住段时间后:不再忽然地恐慌。

雨后天晴时:坚强。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曹文轩的相关信息,学习了生字词,梳理了小说的情节,分析了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孤独之旅》,谁能说说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偏远芦荡放鸭的经历,描写了他在孤独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的过程。

回顾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

明确:从茫然恐惧到害怕胆怯,再到孤独单调,然后不再忽然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习习教学真题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提供中小学教学服务,擅长课件、单元试题、期中期末试题、中考模拟试题等等资源开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