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在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的临床干预研究.docxVIP

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在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的临床干预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在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的临床干预研究

?

?

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目的:分析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在牛奶喂养婴儿湿疹中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牛奶喂养湿疹婴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对照组采取普通配方奶粉喂养,对比两组患儿的喂养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嗜酸性粒细胞5%比例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等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2周,观察组皮损、暴露部位抓痕累积积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氨基酸配方粉有利于缓解牛奶喂养婴儿湿疹,临床疗效安全,改善各项临床症状,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游离氨基酸配方粉;牛奶喂养;婴儿湿疹

R758.23B1764-8999(2015)7-0544-02

婴儿湿疹也被称之为“奶癣”[1],此皮肤疾病主要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所致的。婴儿对象大多在6个月内,其头面部、躯干及全身部位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瘙痒、进食困难、睡眠障碍等,疾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婴儿的健康发育成长。目前,国外相关研究证实[2],婴儿湿疹与牛奶蛋白过敏相关。湿疹患儿的最佳人工喂养治疗方案必须尽量回避牛奶制品,选择低敏配方或无敏配方粉,为婴儿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确保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当今医学界公认[3],100%游离氨基酸配方粉为最佳的饮食替代品,可广泛应用于牛奶蛋白过敏或多种食物蛋白过敏的饮食治疗当中。为了探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在牛奶喂养婴儿湿疹的临床干预效果,本院将收治的牛奶喂养湿疹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及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牛奶喂养湿疹婴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1~6个月,平均(3.46±0.23)岁。疾病类型:脂溢型10例、干燥型23例、渗出型9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为2~6个月,平均(3.11±0.05)岁。疾病类型:脂溢型11例、干燥型21例、渗出型1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婴儿湿疹诊断[4],出生体重≥2.5kg,排除家族性特异性皮炎及免疫性疾病等患儿。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医护人员与婴儿家属签订同意书后,给予对照组实施普通配方奶粉喂养,不指定品牌,或予牛奶、鸡蛋等喂养。观察组采取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嘱家长在本地专卖店购买纽康特品牌。对于脂溢型及渗出型的婴儿,可单纯采取中药黄连液局部外敷,回避所有奶类、豆类制品,暂不添加辅食等。对于干燥型婴儿,可使用适当的保湿剂。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婴儿临床疗效及复发率。②所有婴儿在开始治疗当日,行血常规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③回访时间为2周、4周、12周,记录婴儿皮损、暴露部位抓痕情况评分,分值为0~10分[5],分值越高代表临床状况越严重。④记录患儿皮肤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等缓解时间。

1.4疗效判定

①显效:皮损面积消退30%~100%,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瘙痒症状消失,大便性状恢复正常;②有效:皮损面积消退30%~80%,腹泻次数已减少至≤4次/d,瘙痒症状、大便性状基本改善;③无效:皮损面积消退30%,上述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复发判断标准为[6]:治疗后皮损面积扩大,瘙痒严重程度加剧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儿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观察组皮肤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等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对比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皮损、暴露部位抓痕累积积分值

首次诊治时,两组患儿皮损、暴露部位抓痕累积积分值对比无差异(P0.05)。第2周、4周、12周,观察组皮损、暴露部位抓痕累积积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对比两组患儿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