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

?

?

郑静

摘要:小学高段数学是指小学五、六年级数学,在这个时期,应用题正是高段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本文从应用题解题的三个步骤:审题、解题、验算入手,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审题时抓住隐含条件注意转化和建模、解题时以数量关系为核心,注重运用数形结合方法和发散思维以及验算过程归纳总结重点强调的应用题解题策略,以期为教师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是考察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重点题型,主要分为数学应用和实际应用两大类,数学应用考察学生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实际应用侧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即将数学与实际生活问题结合起来综合性考察。应用题内容涉猎广泛,如工程应用、农业生产、调配问题等,学生因未能掌握应用题解题方法出现数学公式生搬硬套、刻苦练题但不得其法的情况。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将应用题解题策略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对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针对化培养。

一、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应用题内容涉及广泛,题目较长而叙述复杂,小学学生耐心不足不能仔细审题导致错过解题关键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审题能力要从培养良好审题习惯开始。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审题,逐字逐句分析题目,寻找题目突破口,若不能理解题目含义可反复阅读直到将题目完全吃透;其次注重寻找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对于生活常识题目中不会明确给出,需要学生细致思考,将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在将其做为问题的补充或者运算结果的限制,還原题目本身含义;最后培养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数学符号或者数学算式的能力。例如在《生活与百分数》一课时中,有习题:小明家3月份支出4000元,其中日常支出占比20%,小明的学费之处占50%,剩余用来外出游玩,求小明家3月份的项支出。这道题目对于基础不甚牢固的学生可能会理解困难,首先是对百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其次是在外出游玩求解时遇到困难。本题的隐含条件在于小明家外出游玩、日常支出和学费支出三项合起来为总支出。若学生能够在审题时准确找出隐含信息,外出游玩这项支出未给出比例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可见,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不容忽视。

二、教会学生掌握应用题解题技巧

(一)等量关系的运用

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是理顺题目,寻找数学量之间等量关系,列出表达式并求解的过程,因此在理解题意的的基础之上列出等量关系表达式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在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常用等量关系的理解记忆,如路程=时间×速度,效率=工作总量÷时间,利润=售价-成本等。例如在《数学思考》一课时中,有一例题:两辆货车从相距600米的地方出发,相向而行,其中一辆车每小时行走60米,另一车每小时多行30米,求两车何时相遇。在这道题目中,应用到的等量关系就是路程和速度关系式,学生在解答时只需求出两车速度,根据行驶方向列出路程和速度的等量关系即可求解,这也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本质所在。

(二)数形结合法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数学表达式抽象而难以理解,在解题中应用列表、画线段图的方式能让学生对各数量间关系一目了然。因此,教师在习题课上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题中关于计划量和实际量的关系可应用列表分析法。在应用题习题课时教师可以一例:学校冬天时买来3000斤煤炭,计划用一个月,而实际上每天比计划中多用2斤求煤炭实际使用时间,来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解题。将实际与计划两种情况下的“每天煤炭用量”、“使用天数”和“总数”列表对比,不难发现只要求出计划每天使用煤炭量和实际的就能求出实际煤炭使用时间,从而解决问题。用列表法解决计划量与实际量问题让数量关系清楚明了,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应用自如。而解决分数和百分数问题应用画线段图方法分析,教师应在课堂指导学生画线段图,让学生掌握作图法的“截”、“移”、“补”等基本方法,规范作图,引导学生在直观作图的基础之上理解数量关系,再进行列式计算。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课堂练习时应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并比较多种方法的高效性,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解题的目的。例如在《简易方程》一课时中,果园里梨树310棵,比樱桃树的3倍多10棵,求果园中的梨树和樱桃树的数量。这道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两种来解决,由于两种方法思维方式不同,算术方法是逆向思维,梨树是樱桃树的3倍多10棵则梨树减去10棵再除以3就是樱桃树的棵数,而方程则使用顺向思维解题,先设樱桃树x棵,再根据梨树和樱桃树关系列出方程求解。两种方法思维习惯截然不同,若学生能够全部掌握,自然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验算习惯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