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应力计算.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重应力是由土的自身重量作用而产生的应力。它与建筑物是否建设无关,是土体本身所固有的力,始终存在于土中,故又称常驻应力。它也是土粒传递的粒间应力,也称有效应力,它是影响土体强度和变形的主要因素。

在计算地基土自重应力时,可假定土体(地基)为半无限体,即土体在地面以下沿深度方向及水平各方向均为半无限体,所以地基土均匀时,任一与地面平行的水平面上的竖向自重应力均匀、无限地分布。即地基土在自重作用下,只产生竖向变形而无侧向位移及剪切变形。

一、竖向自重应力

(一)均质土的自重应力

设地基中某单元体离地面的距离为z,土的重度为γ,如图81所示,则单元体上竖向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土柱有效重量,即

σcz=WA=γVA=γzAA=γz(81)

式中σcz——自重应力,kPa;

γ——土的重度,kN/m3;

z——计算点距地表的距离,m。

由式(81)、图81可知,土的天然重度引起的自重应力σcz等于土的重度γ与深度z的乘积。所以,自重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呈三角形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匀分布。

图81均质土的自重应力

(二)成层土的自重应力

若地基是由几种不同重度的土层组成的,设各土层的厚度为hi,重度为γi,如图82所示,则任意深度z处的自重应力为

σcz=γ1h1+γ2h2+…=∑ni=1γihi(82)

式中n——地基中土的层数;

γi——第i层土的重度,kN/m3;

hi——第i层土的厚度,m。

分析成层土的自重应力分布曲线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到下面三点结论:

(1)由于各层土的重度不同,所以成层土中自重应力沿深度呈折线分布,转折点位于土层分界面处。

(2)同一层土的自重应力按直线变化。

(3)自重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三)地下水对土中的自重应力影响

1.存在地下水的情况图82成层土的自重应力

自重应力是指有效应力,若计算点在地下水位以下,由于水对土体有浮力作用,则水下部分土柱的有效重量应采用土的浮重度γ′。由于地下水面处上下的重度不同,因此地下水面处是自重应力分布线的转折点,如图82所示。

2.地下水位升降情况

对于形成年代已久的天然土层,在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早已稳定。但当地下水位下降或土层为新近沉积或地面有大面积人工填土时,土中的自重应力会增大(见图83),这时应考虑土体在自重应力增量作用下的变形。

虚线—变化后的自重应力;实线—变化前的自重应力

图83由填土或地下水位升降引起自重应力的变化

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及基坑开挖降水,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地面下沉。地下水位下降后,新增加的自重应力将使土体本身产生压缩变形。由于这部分自重应力的影响深度很大,故所造成的地面沉降往往是很可观的。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了地表大面积沉降、地面塌陷等严重问题。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如降水过深、时间过长,则常引起坑外地表下沉,从而导致邻近建筑物开裂、倾斜。要解决这一问题,可在坑外设置端部进入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平面上呈封闭状的截水帷幕或地下连续墙(防渗墙),将坑内外的地下水分隔开。此外,还可以在邻近建筑物的基坑一侧设置回灌沟或回灌井,通过水的回灌来维持相邻建筑物下方的地下水位不变。

3.有相对不透水层的情况

当地基中存在有相对不透水层(如岩层或密实黏土)时,地基处于饱和状态,土的孔隙水几乎全部是结合水,这些结合水不存在水的浮力,它不传递静水压力,相对不透水层以上水的静压力对以下土体产生影响,顶面处必须考虑上部静水压力的作用,以饱和重度γsat计算,故不透水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等于全部上覆土层的自重应力与静水压力之和。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