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新西北》期刊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抗战时期《新西北》期刊研究

?

?

摘要:在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在社会舆论、政府开发西北和抗战建国宣传政策的倡导之下,引起了社会关注,《新西北》月刊也应运而生。以关注民生、历史、文化为主要核心,内容涉及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教育、军事、建设开发意见、国内外时政和宣传抗战等。以往的研究中,对《新西北》月刊刊载内容进行整体梳理的研究成果却不多,前人对其的研究多止步于戏剧、文学等单方面。本人集中对《新西北》月刊1939—1940年期间所刊载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梳理,以期对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的相关資料整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西北》月刊;期刊研究;史料价值

一、创刊背景

1.自近代以来边疆危机的进一步深化。自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势力对中国边疆领土的步步蚕食,使得边疆形式日益危急。他们在中国边疆地区对民族独立和宗教自治势力别有用心的支持,更使得边疆危机重重。且自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面对步步紧逼的侵华日军,社会舆论在愤慨东北国土沦陷的同时,也不免对同样身为边疆的“西南”、“西北”地区有所担心。

2.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诸多考虑。在东北地区沦陷,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大部地区处于战火的情况下,将西南、西北地区作为战争大后方,一度是被国民政府所认可并为之付出实践的策略。但在随后的局势变化中,西南交通线的不稳定性在之后的战争局势大为上升,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在之后对中国的限制几乎令西南交通线就此中断。前线军需的运输、国际援助的物资、于各国联络的通畅在这一时间都仰仗于西北国家交通线的存在,极大的提高了这一时期内西北地区的战略价值。

于国际立场来看,西北地区正符合长期、稳定的战略大后方要求;而从国民政府的国内立场来看,西北地区也正符合其“安内”的政策要求。借西北开发之名,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3.《新西北》的创刊与出版发行。《新西北》是由新西北社编辑并发行的刊物,刊载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社对西北问题的态度及看法。

1939年1月10日,新西北社在甘肃兰州市曹家乡四十六号创立,由国民印刷局进行印刷发行《新西北》期刊。该刊为月刊,截止至1945年9月,共发行了七卷十二期内容,在发行至第八卷时停刊。其中,其发行的《西北经济政治建设专号》为第一卷五至六期合刊;《西北文化专号》和《西北民歌专号》则分别是第二卷一至二期;及第三卷五至六期合刊而成。在发行之初设国内普装本单本零售价为两角,精装本为三角。

在其发刊词中有载:“在发展西北文化,指导民众思想,研究西北社会政治民情,编拟刊物、丛书、计划、方案,期以贡献于政府抗战建设事业”。分析这份发刊词,可以大致看出新西北社的创办宗旨与发展方向,而其首要任务即为创办《新西北》月刊。其征稿简约则言明欢迎各类时事评论、考察报告、开发建言、旅行游记、学术专著的来稿,征稿范围极为宽广。也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新西北》月刊的载文内容十分丰富,而其中对西北地区的抗战宣传更是体现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新西北》月刊内容特点评介

(一)重视文化自信的抗战宣传。1939年,《新西北》月刊创刊之际正值抗战最为艰难的时间。国内战局上,与侵华日军嚣张气焰相对应的是国民政府在军事正面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国际局势上,欧洲国家间日渐紧张的气氛使得它们对中国的抗日援助态度有所变化。政府内的部分高官要员在此时还受到了日方“诱降”政策的影响,在思想上有了动摇。面对这些消极因素,抗战宣传的重要作用在此时便被突显了出来。在此时期创刊的《新西北》月刊,其投稿者受到国内舆论环境的影响,在其投稿内容中自然也将抗战宣传作为了重要内容之一来加以描述。

在《新西北》的载文中,对抗战的宣传多从文化部分出发,十分注重国民文化自信的建立。在其上刊载的《中国文化对目前大难之适应》、《再从文化观点看此次抗战之意义》等文都是将中华文化整体作为论述对象,将中国文化作为研究和抗战宣传的切入口,在在鼓励文化自信的同时宣扬民族自信。《评陈独秀的孔子与中国》、《中西哲学关于道德基础论的演变》、《中西哲学问题的分野》等文则主要是从作者们所研究、擅长领域的出发,以更加专业的学术视角来向国民传达中华文化自身的优秀与特殊性。

同时,以传统文化形式所出现的对现有时事进行描述的投稿在《新西北》月刊也常有出现。其中如《悼飞将军刘粹刚殉职并州》、《咏沦陷区域逃出入伍者》、《抗战长歌》、《从军歌》等上口的新体诗出现也与当时全国各地的宣传形式大体相一致。

且西北地区本身的地理、历史因素使其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本身的文化建设基础与内地必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新西北社虽处西北,《新西北》月刊却并非是与外界沟通不便的期刊,兰州的交通地位令其在内地也有自己的作者和读者群体,而诸如周辅成、唐君毅等内地学者的来稿也对此有所证明。因此,其在宣传形式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