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图式理论看叶灵凤书籍设计.docx

从认知图式理论看叶灵凤书籍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从认知图式理论看叶灵凤书籍设计

?

?

辛玥孙琦

【摘要】著名作家、藏书家叶灵凤作为书籍设计家,为中国近现代书籍设计的推动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被当下设计师所研究。社会心理学范畴的认知图式理论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却鲜有涉及艺术设计领域,本文從认知图式理论角度对叶灵凤的书籍设计风格之形成与转变进行解析,尝试以新的角度探究叶灵凤书籍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

【关键词】书籍设计;叶灵凤;认知图式理论;比亚兹莱

[]J50?[]A

“图式”一词的本义为“形式或方法”,追溯其根源来自于希腊语“sehema”。图式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在他的图式学说中提出了两种图式,一是“先验图式”,二是“经验图式”,它们将人的认识活动中所看到的表征现象与意识概念范畴进行连接,从而进行认知活动。当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之所以能对刺激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是由于个体具有能够应付这种刺激的思维或行为图式。图式使个体能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使信息秩序化和条理化,从而达到对信息的理解。个体的认识水平完全取决于个体具有什么样的认知图式。”[1]41-42图式具有稳定性,形成之后便不会轻易发生巨大的改变;图式往往决定着人对外界事物理解的选择偏好和倾向,自动筛选符合主体认知结构的信息,而拒绝与其相悖的信息;图式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形成新的认识。

图式在艺术设计领域中来看,虽然与心理学范畴的“图式”是两个概念,但其两者却有妙不可言的相通之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对艺术绘画的图式有过如下解释:“一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艺术,它不是立足于观看,而立足于知识,即一种以‘概念性图像进行创作的艺术。”[2]76他认为,存在一种艺术不是表象上的观者与作品的关系,而是艺术家自身图式的展现。对于艺术家而言,图式主要为个人图式,主要来源于原生家庭及主要人生经历、后天的受教育程度、所结识的人员群体、社会时代的影响等。因此,不一样的个体,由于其先验图式和经验图式的不同,其对于事件的应对方法也不一定相同,就好似两个艺术家不可能作出完全相同的作品一般。贡布里希提出的预成图式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艺术家在原有的认知图式受到某种刺激物的诱发后进入创作状态,随即按照自身图式进行筛选,让意识中的有待实体化的意象由模糊转为清晰的物象,凝结成艺术品。

叶灵凤被称为“东方比亚兹莱”,可见其书籍设计风格与比亚兹莱的颓废唯美主义风格联系颇深。鲁迅先生曾“批评”叶灵凤对比亚兹莱的作品有“抄袭”的嫌疑,但依然无法阻挡叶灵凤对比亚兹莱的崇拜及热爱。探究其原因,可以挖掘出比亚兹莱与叶灵凤之间的相似性,也可以理解为是相似的认知图式,从而引发心之共鸣与“缘分”,而使得比亚兹莱的设计风格被叶灵凤选择成为其设计的风格基础。由于认知图式的不断更新及制约因素,叶灵凤的书籍设计作品风格也随之而变,却也为近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赋予了丰富的艺术价值。

一、意识的认知图式对设计风格形成的影响

(一)早期成长经历与初期颓废唯美主义设计风格

叶灵凤因为田汉和郁达夫的介绍知道了比亚兹莱和他的画,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零零碎碎地模仿了许多小画,创造社的前辈们看了多加赞赏,之后创造社刊物的许多封面、扉画和插画等多出自他之手。深入挖掘叶灵凤如此喜爱比亚兹莱画风的原因,也可说是他选择比亚兹莱式的艺术图式作为设计起点的原因,是因为比亚兹莱与他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同样出生于家境由富裕走向衰落的家庭,对于母爱归属感的缺失、生活的艰难,使得他们内心比常人更加细腻柔软而暗暗滋生出抑郁却又浪漫的萌芽,同样拥有较高的文艺熏陶,而选择文学艺术无疑是情理之中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相似的成长经历构筑了相近的情感气息,如此便也形成了有些相似的经验图式。“对某种新风格的接受,最容易发生在这一新风格的特征十分适合观赏者的性格和需要的时候。”[3]165不能说是“同病相怜”,但却有些“命中注定”的意味。

所以,叶灵凤对比亚兹莱的热爱远不止是作为一位普通的观者去喜爱他的作品,更是一位似乎“惺惺相惜”的“知己”,在他的作品里找到了诱发自己预成图式而进入创作状态的刺激物,即那与自己或多或少有些类似的思绪与情感,没有比穿透作品的感同身受更能激发心中的共鸣了,由此颓废、唯美、细腻的比亚兹莱式的艺术图式便通过叶灵凤自身预成图式的吸收处理而得以“中国式”的表达。然而初出茅庐的叶灵凤对于比亚兹莱风格的模仿不仅受到鲁迅的“批评”,从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邱陵对叶灵凤作品的评论中也可看出,他也认为叶灵凤的模仿并不成功,似乎就是“形似”而已。由此可以看出,初登书籍设计舞台的叶灵凤在这一方面还不得要领。但他对比亚兹莱怪异画风的尝试却还是成功的。1925年9月,《洪水》半月刊创刊号的封面: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