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单身汉成因及其影响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农村单身汉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

?

骆良虎马名闻刘可任黄莹真徐元峰

:F323.89文献标识:A:1674-1145(2019)3-188-02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单身汉群体,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以J省C市农村地区的田野调查为依据,从主客观两个层面,对农村单身汉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客观上,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经济差距、生育制度及生育观念的偏好、婚姻市场的经济竞争因素等促使了农村单身汉的形成;主观上,农村单身汉群体的个人的身体缺陷以及心理问题、部分单身汉的不良品质等导致了其形成。农村单身汉群体的出现会造成社会养老困境、买卖妇女儿童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农村单身汉形成原因社会影响

一、相关背景介绍及概念界定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单身汉群体,“到2020年,20岁-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而在单身男性群体中,绝大部分是遭受多种因素挤压的农村单身汉。农村单身汉作为弱势的多重边缘群体,他们的多种权利长期遭到忽视,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方便叙述并结合实际情况,本文使用“单身汉”一词代指这一群体。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全国男性在不同年龄段结婚的概率进行计算,可以看出男性的结婚年龄大体上呈正态分布,分年龄结婚概率通常用年初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相同的1000人在这年内可能结婚的人数来表示。公式为:

分年龄结婚概率=(年内结婚人数/年初人口数)×1000

如果用uam表示男性结婚概率,sam表示a岁男性未婚人数比例,sa+1m表示a+1岁男性未婚人数比例,则分年龄结婚概率的估算公式为:

这样,我们就可以定义男性不婚风险的公式为: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男性婚龄峰值出现在22岁,而城市地区男性婚龄峰值则出现在24岁。可见,农村地区结婚年龄早于城市。除了绝对数量对比之外,还可以用相对比例来进行分析。农村男性24岁前结婚人数比例要明显高于城市在同一范围内的比例。农村地区男性结婚年龄峰值过早的出现,导致随年龄的增长,结婚人数和比例都经历了一段急剧的下降。在城市中,26岁左右结婚的男性仍占有较大比例,而同年龄段结婚的农村男性人数比则已足城市的一半。到28岁左右,城市男性结婚人数比例仍可达到同龄农村男性比例的两倍。这就使农村男性相比城市男性更早地进入“大龄青年”范围。

经过计算,我们发现整体上不婚风险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根据前文数据,农村男性的不婚风险从26岁达到最低值后开始急剧上升,而城市男性则在29岁左右达到最低值。如果我们以城市居民不婚风险首次低于农村作为衡量基准,即将28岁作为衡量不婚风险大小的界线,农村居民在25岁-28岁之间不婚风险低于基准值;城市居民达到约34岁时,不婚风险将冲破这一衡量基准,即城市居民在25岁~34岁之间不婚风险低于基准值。如果进一步降低衡量基准,我们会发现不婚风险值逐渐以30岁为中间值。因此,我们将30岁作为男性单身汉的年龄界定。综上,本文对于农村单身汉的概念界定为:农村30周岁以上没有妻子或者没有和妻子一起生活的男性,包括离异、丧偶等情况,不包括未婚但有事实上的性伴侣的男性。

二、形成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经济差距。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通过剪刀差等方式促进城市建设,导致城市和农村在诸多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开展一定程度缩小了差距,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依旧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就婚恋市场而言,城乡二元结构下,“婚配性别比的失衡、资源交换的逻辑、物化的择偶观、严苛的婚姻标准加剧了婚姻挤压的现实,将农村单身男性逼进了死胡同。”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距过大,造成了拉力与推力共同作用的局面,构成了新的婚恋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一方面,城市较多的工作机遇与较高的收入水平产生强大的拉力,吸引大量农村适龄女性进城务工;另一方面,农村的生存环境与城市的差距又形成强大的推力,推动进城务工的年轻女性选择留在城市。这种结构性的差异使得农村原本就男女失衡的性别比雪上加霜。“姑娘都很少嫁给当地人,都愿意外嫁。当地人都知道啥样就不愿意嫁,只要出去打工的都在外面找对象。”

2.生育制度及生育观念的偏好。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减缓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在无形中加剧了农村单身汉的数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对于男孩的生育偏好一直存在。而计划生育的实施,对于生育数量的偏好进行了限制,使得“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不复存在。在此情况下,“在生育数量偏好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以子女的性别选择来替代,其结果是在人口数量得到基本控制的时候,在一些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距离较大的地区出现了明显的胎儿性别选择现象,导致一些地区持续地出生性别失调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