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互联网+”环境下科技创新的发展对策初探
?
?
肖球孙靖禹王金龙
摘要:科技创新是未来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中,采用科学创新的思维、手段、方法相比之前存在一定的区别。采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就必须了解“互联网+”的本质,从而才能明确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分析“互联网+”的作用以及科技创新的额、特点,以用户为中心建立开放式的协同创新体系。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环境下科技创新的地位和内涵,了解在“互联网+”环境下科技创新的特点,制定相对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创新;发展对策
我国改课开放后,经济和社会都得到迅猛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济财富作为基础。不过,我国之前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要素驱动,是通过将资源和资金进行大规模投资来实现的经济发展,这种手段会提高资源的消耗量,成本较高也极易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我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因此人口、资源、环境都面临巨大的压力。我国人均资源占比量比较小,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发展则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分析科技创新的地位和内涵
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文化创新等多个不同的方向,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就必须抓紧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充分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发挥出来[1]。也就是说,谁能走好科技创新的道路,就能占领先机获取优势。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创新竞争关系,如果无法走好科技创新道路,那么发展动力也不能实现转换。
创新不仅是科技概念,也是一种经济概念。创新就是把各种不同的要素重新排列组合,应用到生产体系中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之前我们提到科技创新,会只局限在科技的范畴中,导致科技与经济割裂,科技创新不能局限在科技领域中,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多个方面的影响,必须把科技与资本、市场、管理等要素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收益[2]。
科技创新包括三个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下的管理创新,这三种类型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科技创新目前处于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状态下,要构建开放、协调、合作的创新体系,建立现代创新管理结构,才能完成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
2.“互联网+”环境下科技创新的特点
“互联网+”环境下要求传统行业不仅仅是吧互联网当做一个工具来应用,而是要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和平台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全面应用到传统行业中,传统产业通过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从而制造更多的发展模式。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互联网+”变得有意义,因此“互联网+”应用就是为了促进创新[3]。其实“+”其实就是为变革、开放、结合提供充足的环境和方法,要用于跨界才能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颠覆性的创新都是跨界产生的,从研发到产业化路径才能更加通畅,融合还能够促进各个方面的伙伴、用户参与到创新中来,提高创新的适应性。
3.完善“互联网+”环境下科技创新的对策
第一,要加强理论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科技创新属于新型的创新方式,虽然在实际应用中有几种应用模式,但是还缺乏充足的理论支持,实践基础也不够牢靠。因此要加强“互联网+”的科技创新理论研究。第二,完善配套政策。在强调科技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驱动力,通过改革促进创新的发展和进步。要顺应创新多主体、形式多样的发展趋势,促进政府管理创新,制定完善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法律法规,创新体系中还比较薄弱的环境要尽快立法给予支持,修改不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法规,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知识产权、社会治理等政策协调合作,创建多主体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结构[4]。第三,强化创新的原动力。要积极对社会民众普及和宣传创新理念,通过利用媒体传播科学经济和创新文化内涵,让民众对科技创新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能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参与到科技创新中。要推动和加强教育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在学生的教育中要注意贯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风险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可以设置不同形式的创新课程,让学生具备实践和动手的能力。
4.小结
以“互联网+”为基础,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和思维,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从而制定新的发展模式、经济模式、管理模式,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辜秋琴,杨琳.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8):140-143.
[2]汪洋.高职院校互联网+双创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06-109,113.
[3]曹丽娟.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企业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