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一个接一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
?
岑佳怿李正洪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到自己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历,正确感知文中人物的心情变化。
2.能结合人物的心情变化规律,借助漫画的提示,联系自己的生活,乐于分享自己和作者相似的经历。
3.能借助左边横变短、捺变点,右边过中线、会穿插等规律,正确漂亮地书写“种、样、伴、伙”四个左窄右宽的生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一、开课揭题,游戏检测
1.齐读课题。
2.复现生字。
上节课,我们已经集中认识了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看着这些词语,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3.“踩影子”游戏,检测生字。
我们一起玩个开火车踩影子的游戏,如果同学踩中了,就跟着他读一读。
二、整体回顾课文
1.回顾课文,自由朗读。
现在我们把生字和词语送回课文里。还记得我们读好课文的小诀窍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像上节课那样,自己练习读一读。
2.检测朗读,图片梳理。
请几个小朋友来为我们读一读。(出示儿歌中提及的场景图)
总结:像上节课梳理的这样,这首童谣就是这么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地出现,我们就这么一个小节接着一个小节读。
板块二??联系经历,读懂心情
一、聚焦“踩影子”,体会联系策略的运用
1.尝试联系生活经验,猜测“月夜,正玩着踩影子”一句的心情。
当你读到这半句话,你觉得文中小朋友的心情怎样?(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这是联系了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生活经历。)
2.粘贴表情,读出开心。
看,老師这儿有两个表情,你们觉得把哪个贴在这半句前面更合适呢?看着这个笑脸我们来读读这一排吧。
二、聚焦后几句,初步尝试运用联系策略猜测心情
1.借助“导说小助手”,自由练说。
像老师刚才那样,借助“导说小助手”,想想自己的生活经历,猜猜小女孩的心情。
导说小助手:当我读到___________这句话时,我想起自己以前(做过什么),当时(心情怎样),所以我猜文中小朋友(心情也怎么样)。
2.个别交流,朗读示范。
3.借助心情图,读出主人公的心情变化。
看着书中的文字,想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再看看我们猜出来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出文中小朋友的心情变化。
总结:就像这样从文中的句子想到自己生活的经历,再从回忆生活经历体会到书中人物的心情,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童谣读得更好了。
三、探究合作,运用联系策略,学习第2、3小节
探究任务:猜猜文中小朋友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自学步骤。
(1)猜一猜:读读书中的文字,想想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经历,猜猜她的心情。
(2)贴一贴:根据你的猜测,选择合适的表情,贴在对应文字前的括号里。
2.互学步骤。
(1)说一说:借助“导说小助手”,组员依次说一说自己的思考。
(2)议一议:组员商量,小组统一表情图的选择。
(3)练一练:组员选择“导说小助手”,练习展学。
3.小组合作展示学习成果。
4.朗读展示。
板块三??迁移拓展,分享经历
1.完成课后题:想想你有没
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
2.结合文章的心情变化规律,借助漫画的提示,回忆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
3.和同学交流分享。
板块四??课外阅读,迁移拓展
一、出示课外儿歌,体会“联系生活经历”的方法迁移
其实,除了《一个接一个》,还有很多儿歌里都藏着主人公心情的变化。用上今天的方法,你们也能猜准确,读明白。(出示《衣袖》《辩天岛》及心情图支架)
二、点拨“联系作者生平”的阅读策略
板块五??左窄右宽,书写指导
一、回忆写好汉字的关键步骤
一看结构,二看宽窄。
二、观察“左边怎么窄”
横要短,捺变点,对齐一条线。
三、观察“右边怎么宽”
横要长,撇舒展,从右跨到左。
四、读一读,写一写
教学评析
面对当前教与学的双向困境,岑佳怿老师执教的《一个接一个》为我们找到了走出困境的密码——联系策略。
一、联系课后问题,让“经历”自由表达
文章讲的是什么,无疑是阅读者需要通过实践回答的问题。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如何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联系,这种联系的建立常常要借助教师导学的功力。
而借助课后题中的信息是这个年级的孩子最直接、最有效的进入文章的方法。此节课中,岑老师就以课后问题作为突破口,导引学生找到走向深度学习的高效路径。
岑老师在第一个学习板块中,紧扣课后题中“‘我的经历”,以第1小节为例,让学生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来第一种类似“经历”——“正玩踩影子,突然被大人叫回去睡觉”。继续往下读,进而发现一种让人熟悉又无奈的生活模式——经常正玩得高兴,突然被大人无情地打扰。通过问题,直接让学生与“我”对接,学生知道了文章讲了些什么,也知道了自己有什么,达到“文”与“我”彼此互见。这是一条在初始阶段很有效的路。
二、联系自身经历,让“情感”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