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临终关怀的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法.docx

探讨我国临终关怀的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法.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探讨我国临终关怀的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法

?

??

?

?

?

?

?

?

?

???

?

?

?

?

?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来临,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持续上升,临终关怀服务已成为民生领域的新需求[1]。临终关怀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一门边缘型交叉学科,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较为广泛,临终关怀指的是一种照护方法,是通过运用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完善治疗身体病痛及心理和精神疾患来干预并缓解患者痛苦,并以此提高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服务的宗旨就是:缓解疼痛等引起痛苦的各种症状[2]。

1、临终关怀的起源

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西塞莉.桑德斯博士将护理学和医学、社会学等等结合起来,用临终关怀的知识积极地为临终病人服务,并与1967年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临终关怀护理院。之后各国便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仅在1996年,美国因癌症而死亡的病人中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比例就达到了43.4%[3]。中国的第一家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在1988年正式成立,同年,创立了中国内地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这标志着我国临终关怀事业正式拉开序幕[4]。2006年,在李嘉熙的发起和倡导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成立,这一协会的成立为我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崭新的平台。

2、我国必须大力发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必要性

2.1我国需临终关怀的群体急剧增多,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癌症报告2014》的数据,2012年中国癌症的死亡人数为220.5万,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预计到了2020年,中国癌症的死亡人数将达400万[5]。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快速上升带来的必然是临终关怀需求的急剧增长。

2.2根据中国现有国情,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多是呈现4—2—1或4—2—2的倒金字塔结构,人口的高度老龄化等原因都会导致家庭的养老能力呈现下降模式,承受亲属的死亡模式也在快速的衰退。而开展临终关怀可以节约医疗费用,根据统计显示[5],社区临终关怀患者在临终阶段的日均住院费用与大医院相比为1:13。照此估算,全国250万个癌症患者临终阶段住院费用总计可节省数十亿元,这必然会促使临终关怀更加大力的发展。

2.3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文的普及,在发达地区,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人格特征的新一代中国人在努力形成,社会文化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大众的生命价值观也逐渐改善,更多的患者及其家属愿意在生命的尽头放弃有创伤的救治方法,愿其能安详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根据李蓉等[6]人的调查研究表明临终关怀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时间、住院费用等都具备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我国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据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数据显示[7],我国对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服务覆盖率约为10%,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则均在80%以上,其所存在的症结究竟存在于哪里?

3.1国人受传统的文化影响,对死亡之说避之不及,认为很不吉利,在死亡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很多无知家庭对临终者的照顾有很多的误区,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也往往选择向临终患者隐瞒病情,进行死亡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子女将老人送到临终关怀机构要承受社会上的舆论压力,如果子女在父母临终时不能守在身边陪伴其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就是不孝的表现,而正是子女出于孝道的举动,忽视了老人临终关怀的需求[8]。中国的传统文化普遍表现出对生命的珍重,对死亡的恐惧和不接纳,并且在关于死亡的讨论时是讳莫如深的[9]。中国传统死亡观念的根深蒂固是阻碍临终关怀发展的因素之一。据辛爱利等[10]对陕西235例临终关怀现状分析指出大多数患者不愿在专业的机构或临床医疗机构接受临终关怀服务,仅有少数70岁以上的老人(约占19.15%)愿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即使接受,也更愿意在家中接受临终关怀服务。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小学里就会正确引导孩子们正视死亡,开展死亡教育,而在我国,开展有关生命伦理和死亡的课程屈指可数。

3.2目前我国已有200多家临终关怀机构和几千名从事临终关怀事业的护理人员[11]。但基于庞大的社会需求,现在的临终关怀护理人员还远远达不到社会需求。梁红霞等[12]对118名临床护士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心态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谈及死亡时,46.38%的护士有负面情绪,其中有13人明确表示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心理不舒适,5人拒绝回答此类问题。在我国临终机构中也几乎没有专业的临终关怀护士,通常是由非临终关怀的护士在从事此项工作,很少有护士能接受全面的、专业的和规范的临终关怀培训。罗维等[13]在调查上海市登记注册临终关怀资源及服务功能时发现上海市登记注册的护士接受老年和临终关怀知识的课时仅为8h的课时数。许多护士都是没有任何理论和实践的指

文档评论(0)

150****5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