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课例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我所经历的课例研究

?

?

摘要:课例研究因为遇上了“学习共同体”,以佐藤学教授的课堂观察为抓手,而呈现出勃勃生机。佐藤学教授的课堂观察,焦点在学生的学习上,简便易行,兼具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师一旦学到了这项技能,就有可能从事实得到启发,而引发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心智的变化。

关键词:课例研究;课堂观察;学习共同体

我接触课例研究,始于2001年海峡两岸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那年,顾泠沅教授出席研讨会,发表了论文《教師在教育行动中成长》。文章对课例研究有论述。而后,课例研究走红上海教育界。教师们习惯把这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例研究俗称“三阶段两反思”“一课三研”。当时,上海市南汇区教育局正在推进“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于是把课例研究植入课题研究,作为教学改进的抓手。区域内各所初中开展了课例研究的尝试,成果颇丰。总结验收阶段,收到了很多教师的文章,其中以阐述怎样做课堂教学的改进为最,数量可贵,质量也不错,得到市里验收专家的肯定。就教师学做研究来看,课例研究是一种与日常教学结合紧密,上手快、易出成果的研究方法。而后,随着“加强初中建设工程”收官,课例研究也从高潮趋向平静。星星点点的研究还是存在,但只是散落的珍珠,需要有人穿线才能成为项链。

此后,“学习共同体”教改实验引入上海市浦东新区,课例研究因融入新元素而焕发勃勃生机。

一、课例研究与“学习共同体”的相遇相融

据我考察,“学习共同体”教改实验在浦东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为肇始期,是探索性研究时期;二为发展期,“学习共同体”教改实验呈现横向发展态势;三为初成期,从实践走向学理的归纳。这个过程,也是课例研究从思辨走向实证的过程。

(一)肇始期——探索性研究

第一次听说陈静静博士和杨海燕老师走进高东中学曹哲晖老师的数学课堂做教学“切片”分析,是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同事张娜老师告诉我的。我因曾经做过课例研究而对陈静静博士的探索很感兴趣。据说,陈静静博士最初做课堂分析,是拍摄了教学录像,做分段切片分析,她和杨海燕老师、曹哲晖老师围着电视机屏幕,一边观看一边分析,提出改进设计的设想。

这使我想起了顾泠沅教授曾经做过的课堂分析。顾教授率领他的研究团队走进课堂拍摄录像,然后分析教学的成败得失。有一次我听他的报告,谈到教师的问题设计,发现一节课有100多个问题,大多属于是什么、对不对的记忆层次的问题。我想试试课例研究这种方法,于是邀请顾教授研究团队的杨玉东博士来给我区教科研主任做培训。杨玉东博士在电话里要我安排半天听报告,半天实地做课堂观察与分析。我正好在光明学校带了一位徒弟——数学教师倪老师。于是,有了报告以后到光明学校倪老师的数学课上做观察记录的过程。教科研主任培训班里有几位数学教师学做了一次观察员。课前,杨博士对他们做了培训,记录什么、怎样分析。尽管是初次学做课堂观察,几位数学教师还是经历了一次真实的课堂观察过程。培训以后,我想在一般教师的家常课上做类似的课例研究,却没有能够实现。后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阅读陈静静博士推荐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后,我重燃起做课例研究的勇气。适逢几所初中校长就怎样推进学校教改和我讨论,我就告诉校长,可以试试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

王丽琴博士和张娜博士也对课例研究感兴趣。王丽琴博士推荐了华东师范大学安桂清副教授发表在《人民教育》上的一组6篇关于课例研究的文章给我。2012年春秋时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几位科研员先后两次分别在南汇第三中学和南汇第四中学举行了课例研究的推介会。安教授也应邀出席会议。后来,刘姣老师借参加浦东新区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机会,结合学校的课题尝试高中语文课例研究,经过科研员张娜博士、郑新华博士指导,完成了一份质量上乘的报告《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的课例研究——以鲁迅小说〈药〉为例》。曹哲晖老师与陈静静博士、杨海燕老师等一起在初中数学课上进行了10多节“学习共同体”的课改试验。

2013年,南汇第四中学申报了一个由上海市教委立项的课题“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初中个别化教学研究”。课例研究成为课题研究的抓手和主要研究方法。

因共同爱好,愿意走进课例研究这个团队的教师和学校逐年增加。初期,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的抓手。后来,由小组合作学习进入协同学习。陈静静博士用三个关键词来阐述“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协同学习、冲刺挑战性学习和基于学科本质的学习。在倾听、串联、反刍的基础上,课例研究又推进了一步。

(二)发展期——横向扩展,研究态势初成

各所学校的课例研究,有“独干”也有合作,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不断深入的态势。怎样把分散的研究聚合起来,引导更多教师投入其中?2016年7月初,陈静静博士和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多位同仁一起,举办了为期4天的“学习共同体暑期工作坊”。参加活动的有浦东的教师,也有闻讯而来的外地教师。钟启泉教授带领

文档评论(0)

133****64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