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docxVIP

《沁园春长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感受革命领袖以天下为己任、改造中国及世界的雄心斗志和豪迈气派。

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高度概括而又形象鲜明的艺术技巧。

学习诗歌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巧妙照应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

诗人对意象的选择与改造,借景抒情的写法。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壮志凌云的博大胸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25年8月,32岁的毛泽东因在韶山一带组织农民开展“平粜阻禁谷米斗争,被军阀、当时的湖南省省长赵恒惕下令缉捕。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离开韶山,秘密来到长沙,向中共湘区委员会汇报工作。

在此期间,他冒着危险来到橘子洲头,面对这个自己曾经学习、成长和战斗过的地方,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二、整体把握

1.范读全词

2.重点字词读音:舸、遒、遏

3.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诗人当时是什么处境你觉得这首词总体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这首词写的是秋天,诗人当时受当局缉捕。这首词总的感情基调是豪迈、向上。

4.有感情地齐读全词。

三、研读上阙

(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从这一句中,我们知道哪些信息

【明确】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人物:作者独自一人

2.如果把语序调整一下,变成普通的、常见的语序,应该怎样写【明确】“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3.把“独立寒秋”改成“寒秋独立,表达效果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独立”放在前面,强化了诗人孤独的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

4.“湘江北去让你联想起哪一句著名的词句它们之间有哪些同与不同

【明确】与苏轼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一句相似。它们在句式、所描写的场景、意境等方面很像,都有一种雄浑、壮阔的感觉。

所不同的是,苏轼的“大江东去,引起的是对时光流逝和逝去的英雄人物的联想。而“湘江北去”与“寒秋一起,则构成一幅清冷、空旷、阔大的背景,与“独立”的诗人形成一种对比和反差,衬托出诗人的孤独、渺小。

5.这首词写于1925年8月,按节气来说,这个月的24日是处暑,虽然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但从气温来说,其实是高温酷热的“三暑之“末暑”,还是很炎热的。但诗人却说是“寒秋,这是不是不符合事实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这首词并不是完全客观地反映所见之景,而是以表现主观感受

为主。“寒秋”可能并不符合当时天气的特征,但它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1923年,毛泽东在《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中感慨:“中国的反动势力

太大了,外力和军阀勾结为恶,而在革命联合阵线内部,国民党右派又在

进行分裂活动,争夺领导权,当时革命斗争的形势是复杂而严峻的。“寒秋”可能隐喻的就是这样一种形势,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

(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这一句哪一个字是领字哪里是总结

【明确】“看”是领字,“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总结。

2.这一句所写景物,哪些是静态哪些是动态

【明确】静态:万山、层林、漫江动态:百舸、鹰、鱼

3.设想你用一台摄像机去拍摄这些景物,你的镜头怎样运动【明确】由远及近,由仰视到俯视。

4.诗人所望的岳麓山并不高大,长沙并非层峦叠嶂的山城,枫树也不是岳麓山的主要树种,即使在秋冬季节,山上仍然是以绿色为主色调,何况当时还是八月,枫叶也没有变红。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是要表达什么

【明确】表现阔大的胸襟和火一样的激情。

5.《西厢记》写秋天,写枫叶,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与这首词写秋枫有什么不同

【明确】《西厢记·端正好·碧云天》写的是崔莺莺与张生离别时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的是痛苦压抑的心情,是悲秋主题。本词则抒发了革命者高昂的革命激情,表现出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作者在写飞禽的时候,既不像写鱼一样笼统地写,也不选择其他更常见的鸟类,而是选择鹰的意象,为什么

【明确】毛泽东曾主张平民主义,“用群众联合的方法,向强权者做持续的‘忠告运动’”,但后来意识到“温和的革命“不可行,转向赞同俄国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