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VIP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本文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的语言,体会鲁迅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鲁迅的爱国情感。

2.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理解鲁迅的杂文风格。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自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却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看看他是如何反驳这种观点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其作品有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2.背景介绍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由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仅仅三个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国民党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却在北京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

1934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头子段祺瑞等,又请第九世班禅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办“时轮金刚法会”。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三、文体知识介绍

1.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2.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

3.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4.驳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有两种: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直接批驳包括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间接批驳是正面立论,即提出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观点,通过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正确性,从而间接宣告对方观点不能成立。

四、字音教学

1.玄虚(xuán)证骗(kuāng)省悟(xǐng)脊梁(jǐ)2.慨叹(kǎi)诬蔑(miè)渺茫(miǎo)抹杀(mǒ)

3.宰相(zǎi)摧残(cuī)倘若(tǎng)搽粉(chá)

4.前仆后继(pū)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什么

明确: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对方论据是: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寄希望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2.本文是如何反驳错误观点的

明确:作者通过分析对方的论据,指出这些论据只能证明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

3.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

明确:作者主张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是:从古至今,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一类人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六、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1.树靶子(1-2段):摆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

2.批靶子(3-5段):直接批驳对方的论证,指出对方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和“自欺力”。

3.作结论(6-9段):间接批驳,提出自己的观点,即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列举了中国的脊梁的事例,强调自信力的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