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在线]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新).pdfVIP

[考试在线]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新).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试在线]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新)--第1页

[考试在线]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

试题(新)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

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宋代文学一个较典型的特征,是哲学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哲学化。

在宋学兴盛的背景下,士大夫文人对“性命”“心源”“情性”“道

德”等人之生命的发生原理与终极意义的领会,以及对自身道德涵养

的极高要求,决定了其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纯粹的诗性和审美,并成

为推动宋词雅化的原动力,体现着形而上的人格精神对宋代审美与艺

术活动的影响。

宋词雅化在北宋已有较高的完成度,特别是“东坡范式”的创生,

对词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无论

是苏轼,还是他之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后来者黄庭坚,他们对

词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密切相关。这实际

上是北宋士人在党争和贬谪语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穷达之际如

何自处,进退之间如何在精神上达成真正的平静和自由,是他们始终

关注的修养课题。

[考试在线]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新)--第1页

[考试在线]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新)--第2页

“清风明月”是欧阳修中后期的典型词境:“无风水面琉璃滑”,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目之所见,也是心之所向,是作者主观审美偏好的反映,这种澄明之

境恰是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世界的镜像。

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

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创作

了大量雅词,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

苏轼有着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相近的体悟,可概之为对

“适”的精神境界的追求。“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相逢一醉是前缘,

风雨散,飘然何处”,“且陶陶,乐尽天真”,“与谁同坐,明月清

风我”,“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这些词句中流露出顺化自然、

随缘放旷的生命情调,同样带有一种人生沧桑感。这种“适”和欧阳

修的“闲”一样,都是经历过人生沧桑的士大夫试图以静观外物、身

与物游的方式来明辨思理,达成主体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

欧阳修的“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是他在贬谪后的沉淀;苏轼

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在乌台诗案后痛定思病的体悟;而黄庭

坚在经历《神宗实录》案风波后,则锤炼出“断虹霁雨”的词境: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断虹霁雨”词境不免令人

联想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65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