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31张PPT).ppt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31张PPT).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伍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本课线索西周-春秋战国秦朝两汉魏晋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世卿世禄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吏部御史台军功或举荐古代官员选拔:选官制度古代官员管理:考核与监察制度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上计制御史大夫刺史制度科举制台谏合一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考满考察考课都察院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一)先秦——从世卿世禄制到军功爵制、荐举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商鞅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荐举制凭出身入仕凭军功、才能入仕世卿世禄制为何会被军功爵制、荐举制取代?①井田制瓦解,奴隶主贵族集团的衰落,地主阶级的崛起②诸侯国争霸图强对人才的需求③私学兴起,培养了大量人才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二)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重法吏)韩非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思想提出者“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指百姓和普通官吏都要向“法官、法吏”学习律令而为官,“法官”“法吏”负责宣讲法律和君主的旨意。秦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什么影响?目的:统制舆论,钳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形成重法思想,强化专制统治;造成思想文化专制(焚书坑儒)。“吏、民(预)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思想践行者李斯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三)汉朝——察举征辟制1、察举制(1)方法、标准:先考察而后推举(自下而上),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张三因孝顺母亲美名远扬,被地方官员举荐给中央。地方举荐参加由中央组织的考核(策问)中央考核(2)考核科目:常科特科定时不定时孝廉茂才+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孝顺、廉洁,品行高尚之人智略出众的优秀人才德才兼备,正直不阿,能直言极谏品德与文才兼备明晓儒家经典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三)汉朝——察举征辟制(汉武帝时期)1、察举制(3)特点(4)评价:地方推举(自下而上);形式多样;突出儒学地位。在察举制下,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东汉童谣优点:选拔大批人才,提高官员素质,适应汉武帝时代加强大一统国家中央集权的需要。缺点:地方举荐易造成徇私舞弊行为,助长官僚集团、门阀士族的兴起,威胁中央统治。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三)汉朝——察举征辟制(汉武帝时期)2、征辟制自上而下选拔官吏,主要由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征辟制的推行,有利于破格擢用人才,但也产生严重的弊病,容易导致徇私舞弊现象,助长了官僚中私人权势的增长。“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汉书》卷六《武帝纪》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四)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背景材料: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什么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会取代察举制呢?①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动加剧,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②地方大族操纵选拔权,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评议官员的中正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四)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2、内容中正官各州、郡推举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同籍人士品评标准家世德才评定资品吏部考核后授官资品和对应官品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才能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四)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评价材料:九品中正制颁行之初,门第并非是定品的惟一标准,才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由于举荐制度的性质没有改变,而中正官徇私舞弊,以权谋私,门第成为选官用人的唯一标准,渐为诸姓士族垄断,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政治。积极:①早期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人才②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③促进儒学的发展消极:后来成为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具有垄断性和封闭性的特点,不利于人才选拔和中央集权。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五)隋唐至清——科举制1、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