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踩刹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全球制造业踩刹车

?

??

?

?

?

?

?

?

?

???

?

?

?

?

?

文/吴海波

最新发布的大量报告表明,全球制造业复苏仍然参差不齐,并可能正在失去动力。

制造业一直是全球经济复苏中增长最强劲的行业之一。然而,最新发布的大量报告表明,全球制造业复苏仍然参差不齐,并可能正在失去动力。

美国、欧元区、英国和亚洲各地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调查显示,虽然工业产出继续扩张,但先前几个月的快速增长步伐已有所放缓。制造业的阴云笼罩全球,而这一切仿佛都在意料之中。乐观的经济学者并不认为这是新的崩溃的开始,他们把这看做是经济复苏在经过一段冲刺后的小憩。

欧美复苏不均衡

欧元区7月份PMI虽然从6月份的55.6上升至56.7,没有显示出多少复苏停滞的迹象,但却揭示出欧元区的增长严重依赖于德国由出口驱动的制造业。其他地区的增长前景依然疲弱,法国的指数跌至lO个月最低水平。

在总体阴云密布的制造业中,英国成为其中的亮点,产出在7月份继续增长。7月份制造业PMI从6月份的57.6微降至57.3,但仍高于金融市场下跌至57.0的预测。随着制造业从衰退中复苏,这些数值自然很高。7月数值与5月份创下58.1的15年高点相去不远。

“这显然是一场十分不均衡的复苏,”编制PMI调查报告的研究公司Markit的首席经济学家威廉森表示。“只有德国、荷兰和奥地利的制造商在大幅增加人手。”

美国相应指标也显示,7月份美国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放缓,为复苏降温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8月2日表示,7月份,其工厂活动指数从6月份的56.2下降至55.5。这是该指数连续第12个月高于50,但也是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该指数高于50意味着产出扩张。

亚洲制造业弹性回归

韩国7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涨幅处在韩国央行2010年通胀目标2%到4%以内,并与6月份涨幅一致。泰国7月份CPI同比上涨3.4%,涨幅高于6月份的3.3%。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的指数也显示出增速的放缓,但这主要体现的是回归正常增长,而不是跌至趋势以下。

对于全球普遍疲软的PMI数据,多数经济学家表示并不吃惊,经济学家们表示,由于稳健的财政基本面和强劲的国内需求,经济增长将保持弹性,他们早已料到经济增长将放缓。瑞士信贷经济学家陶冬表示,随着世界各地政府削减财政支出,经济“减速已在人们预期之中”。英国路透社称,制造业一直是美国经济复苏的领头羊,即使近几个月速度放缓,但多数分析师认为短期内再度陷入严重衰退的可能性很低。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也表示,7月PMI的回落与预期是一致的,可以从季节性因素及供应调整方面得到解释,而不是经济实质性走软。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对于“硬着陆”的担心是多虑的。

而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摩根大通经济学家希尔德布兰德的话说,最新的PMI数据表明,亚洲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复苏或许已经结束,不过没有理由认为会出现二次探底,经济复苏是一种趋势。

瑞士信贷(CreditSuisse)除日本外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随着世界各地政府削减财政支出,“减速已在人们预期之中”,但亚洲经济体的表现好于其他地区,因为它们普遍没有债务问题,其银行体系依然健康。

摩根大通(J.P.Morgan)经济学家希尔德布兰德(MattHildebrandt)说,最新公布的PMI数据表明,亚洲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复苏或许已经结束,不过没有理由认为该地区会出现二次探底。

揭开数据“迷雾”

过去,繁荣时期往往很容易分辨,而当形势转差时,起码也不难看出经济在萎缩。近期全球经济数据却变化无常,有时候上个月出奇地强劲,下个月[来自www.lW5]就变得疲软无力。如今要判断经济形势好坏,单一指标往往过于片面。

于是便涌现出种种假设,试图解释这种矛盾表现:货币和财政政策机制脱离常轨,肯定无助于局面;半个世界迅猛增长,另外半个世界病殃殃也绝非好事。而且,在拐点附近,数据总是波动不定。

不过,投资者必须抓住更靠谱的东西。不妨回归到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发达国家的预算赤字显然过于庞大。例如,G5国家2010年赤字与总产出的比例正逼近10%。西方国家政府也显然急于降低赤字。麻烦的是,要削减赤字,私人部门现金流必然等量减少。因为从算术上来说,所有部门现金流总和必然为零。这就意味着,企业或家庭必须承受打击,或者独力承受,或者由经常项目顺差国与之共同分担。

正如伦敦咨询机构Smithers&Co所指出的,背负财政赤字的国家大多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变成贸易顺差国。另一方面,家庭储蓄率正趋于上升。因此目前企业现金流很脆弱。Smithers&Co估计,从2012年到2016年间,在法国、德国和日本,留存利润的减少将达到产出的5%左右;在英国和美国,下降幅度

文档评论(0)

180****9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