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问祖寻根-成就鬲文化研究大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问祖寻根,成就“鬲”文化研究大家

?

?

问祖寻根,成就“鬲”文化研究大家

从炊具到礼器,从繁荣到消失,鬲的实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但从物态文化走向精神文化,鬲文化最终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我的姓是《百家姓》里没有的”

我们如约前来,采访中国鬲文化的研究学者鬲向前先生,由于“鬲”字的生僻,我们的采访是从鬲向前这个罕见的姓氏开始的。

“鬲”字有两个读音,ge和li,在做姓氏和地名时读“ge”,而在做大量的先秦出土文物的炊具和器皿时读“li”。

鬲向前从小就对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姓产生了极大的困惑,这个《百家姓》中没有的姓,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所谓“鬲”,《辞海》是这样解释的:“古代炊器,陶制,圆口,三空心足。”鬲姓是从上古时代就有的。

鬲姓人口在全国分布很少,主要分布于陕西的临潼和山阳县,据说全国姓鬲的也就2500多人,为什么这么少的人会姓上如此古老的一个姓?他问父亲、问老师,没有一个人能解释,而社会上大部分人不认得此字,如果不是特意说明,他的姓经常被误读成高。于是解开自己姓氏之谜成为鬲向前的一个梦想。

鬲向前读大学和研究生时学的是经济管理学与法学,但从小就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和史学熏陶的他却对古代文化很感兴趣。在上大学、研究生时期,他就已经开始寻找跟“鬲”有关的资料了,那时收集查阅资料比较困难,但好奇心使鬲向前总是能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在工作之余进到博物馆、图书馆去找资料,在陕师大、西大等院校和陕西省图书馆、文史馆、档案馆里,经常有他埋头查阅资料的身影。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他的女儿鬲江慧已经开始读大学了,在西北大学读金融,受父亲的影响,鬲江慧也对家族的姓氏起源十分着迷,于是父女二人商定,一同寻根溯源,把自己家的姓弄清楚。

从2005年元月起,父女二人便利用休闲假日,开始了对“鬲”的研究。由于鬲向前工作繁忙,收集资料,特别是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工作主要由鬲江慧完成。陕西是中国文物大省,唐以前的文物、特别是先秦的文物出土量在全国可以说首屈一指。在各大博物馆里,鬲向前和鬲江慧发现了众多的、各种各样的鬲。巧的是,这个时候,正好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的《天工开物》节目中介绍了鬲,那期节目中清华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戴吾三研究员介绍了鬲的制作,鬲这个器皿对中国古代饮食和生活的影响及重要意义。这个节目给了鬲向前很大的启发。他从鬲作为炊具这样一个物态开始,经过长达4年多的研究,将散落于历史记忆的碎片进行了拼接,终于解开了鬲姓的千古之谜,并且发现了鬲文化的来龙去脉。

鬲向前和鬲江慧将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专著,名为《鬲与鬲文化》,由三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这本书从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的角度论证了“鬲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

这是一部严肃的文化史论著。它以有鬲氏为首的古老部落方国史实为背景,以现代考古学中的鬲这一真实器物为主轴,探寻了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全面而系统地对鬲这个上古时期的文化类型品,作了科学的考古学的研究,并对它的社会历史功能作了周密的论述;并通过对鬲国的兴亡史脉络的铺陈,复活了历史的碎片,回答了有关鬲文化的诸多千古之谜。

“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鬲”

鬲向前兴致勃勃地拿起他书桌上的一个仿制的鬲对我们讲起了鬲的来历:大约4800多年前,鬲是用陶土制成的,它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用具,用作炊具。

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商代陶鬲,是2001年考古专家在江西樟树吴城遗址发掘时发现的,这件陶鬲高47.8厘米,口径40.2厘米,腹径38.7厘米,有着350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分裆鬲王”。所谓分裆,就是物体的下面由三只足、形状似牲畜乳状的器具组成。

把食物放在鬲里面,鬲的下面可以烧火,通过蒸煮将食物加热。食用熟食,对古人的智力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古人可以定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以种植谷物来维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除了是生活用品外,鬲还是礼器和神器,具有祭祀的价值。

目前在黄河流域距今4600年~3000年的古代遗存中都发现了大量的陶鬲,比如甘肃和政县的齐家文化、山东章丘县的龙山文化,还有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河北易县的七里庄三期文化,以及陕西的泾、渭许多地方都出土了陶鬲。

鬲作为礼器这一特性在商朝和西周时期更加得以张扬,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中,都不难发现鬲的身影,而且有许多青铜鬲上还刻有精美的纹饰,有的还刻有铭文。可以说鬲文化是商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商代鬲从生活用具晋升为礼器,它与鼎等器物一样成为“国之重器”。鬲的形状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出现四足、方形、附耳等种种形态。

在春秋战国时期,因生产发展、生活需要,在鬲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瓶和甄两种器物。到汉代由于铁器

时代的到来,釜出现了,于是鬲逐步退出了历史舞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