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对房颤及房扑转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ocx

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对房颤及房扑转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对房颤及房扑转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患者应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患者共78例,观察组39例采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参照组39例只应用伊布利特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的转复率为87.18%,参照组患者总的转复率为64.10%,观察组转复率明显更高(P0.05)。2组房颤患者转复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房扑患者转复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无明显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应用,在转复的同时得到良好的维持,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值得广泛开展应用。

【关键词】房颤;房扑;联合应用;伊布利特;胺碘酮;有效性;安全性

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的治疗要恢复窦性心律并维持,伊布利特为有效的转复药物[1],联合胺碘酮以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明显,现探讨分析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及房扑转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收治的房颤及房扑患者78例,均为2018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37~85岁,平均年龄(60.5±4.5)岁,其中房颤者25例(64.10%),房扑者14例(35.90%);

参照组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61.5±5.5)岁,其中房颤者24例(61.54%),房扑者15例(38.46%);

2组患者基本情况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参照组只应用伊布利特治疗,给予伊布利特,伊布利特1mg,加入至2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推注,10分钟内推完,观察10分钟;如果还没转复,进行第2次注射同样伊布利特1mg推注。

观察组采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胺碘酮,每次150mg,静脉推注3次,共450mg,在10分钟内注射完毕,进行观察0.5h。不能成功转复者应用微量静脉推注胺磺酮150mg,速度为1.0mg/min,进行观察2h,当房颤、房扑的仍未转复者,应用伊布利特1mg,加入至2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推注,10分钟内推完,观察10分钟;如果还没转复,再进行同样伊布利特1mg推注,进行血压、心电的监测,连续4h。转复者给予胺碘酮片,口服,每日0.2g。

1.3观察判定指标与标准

转复成功:房颤和房扑转复为窦性心律[2]。观察转复时间、转复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运算比较,分析所得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对转复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39例,

房颤者25例,胺碘酮转复成功12例(48.0%),应用伊布利特后转复9例(36.0%),其中1mg时转复成功2例(22.22%),2mg时转复成功7例(77.78%);总转复率为84.0%;

21房扑者14例,胺碘酮转复成功7例(50.0%),应用伊布利特后转复6例(42.86%),其中1mg时转复成功5例(83.33%),2mg时转复成功1例(16.67%);总转复率为92.86%。总转复成功34例,转复率为87.18%。

参照组39例,房颤者24例,伊布利特后转复14例(58.33%),其中1mg时转复成功4例(28.57%),2mg时转复成功10例(71.43%);总转复率为58.33%;房扑者15例,伊布利特后转复11例(73.33%),其中1mg时转复成功4例(36.37%),2mg时转复成功7例(63.64%);总转复率为73.33%。总转复成功25例,转复率为64.10%。

2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总的转复率为87.18%,房颤者转复率为84.0%,房扑者转复率为92.86%;参照组患者总的转复率为64.10%,房颤者转复率为58.33%,房扑者转复率为73.33%;观察组转复率明显更高,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价值(t=5.636,P0.05)。

2.2转复时间

观察组39例,房颤患者25例,转复时间平均(60.2±2.5)min;房扑患者14例,转复时间平均(13.2±3.6)min。参照组39例,房颤患者24例,转复时间平均(57.8±7.8)min;房扑患者15例,转复时间平均(42.7±2.7)min。

2组对比,2组房颤患者转复时间差异不明显(t=1.465,P0.05),观察组房扑患者转复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t=-24.529,P0.05);

2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