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学传播教学与研究动态.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国内科学传播教学与研究动态

?

??

?

?

?

?

?

?

?

???

?

?

?

?

?

国务院2006年2月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要“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加强对科普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培养专业化科普人才”。近年来,科学传播逐渐受到学术界关注,在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体系、学术研究等各方面受到重视,成为新兴的教学和研究热点。如何认识教学和科研中的“科学传播”热,理性看待科学传播的发展,更好地促进科学传播在教学与科研中的普及和深化,是未来科学传播学科发展的关键。

一科学传播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

因发展时间尚短,科学传播目前还不是以一级或二级学科的形态独立存在,主要依附在传播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等二级学科下设的研究方向中。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科学传播更多地体现在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及科研体系中,而不是教学型大学重点关注的,这也显示出科学传播整体学科体系尚不成熟,不足以独立支撑教学型大学的课程设计内容。

因此我们主要关注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中与科学传播有关的专业设置和分布情况。根据通行的定义,我们将研究型大学定位在目前教育部认定的43所“985高校”范围内,与科学传播有关的专业设置主要关注新闻、传播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两个二级学科及其下设研究方向。

(一)科学传播的学科发展已具有坚实基础

在43所“985高校”中,41所已经设立了传播学或科技哲学的二级学科硕(博)士学位点,为科学传播的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26所高校同时具有传播学与科技哲学的二级学科硕(博)士学位点,为学科交叉、思想交汇提供了更多机遇。

图1“985高校”中有与科学传播相关硕博点的高校

(二)对科学传播的关注逐渐增多

图2以“科学传播”和“科技传播”为关键词的硕士学位论文情况

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对硕博士学位论文库进行关键词查询,以“科学传播”和“科技传播”为关键词的硕士论文都在2001年之后出现,数量比较接近,分别为26篇和19篇,其中有5篇论文同时使用了“科学传播”和“科技传播”为关键词,所以共涉及40篇论文。

从图2中可以看到,2005年之后,科学传播的硕士论文数量总体有所增长。

(三)科学传播依附学科较为分散

这40篇硕(博)士论文授予的学位分布在7个学科门类,10个一级学科,12个二级学科中。

图3以“科学传播”为关键词的硕士学位论文学科分布情况(2001~2007)

图4以“科技传播”为关键词的硕士学位论文学科分布情况(2001~2007)

从总体上看,文学和哲学一级学科领域是对“科学传播”和“科技传播”进行研究并授予学位的主要学科门类,大约70%左右以“科学传播”和“科技传播”为关键词的硕士学位论文被授予文学或哲学硕士学位。

从二级学科来看,科学技术哲学的硕(博)士学位点设置比新闻和传播学更为普遍,81.4%的985高校设置了科技哲学方面的硕(博)士学位点,新闻传播学的硕(博)士学位点设置率则达到65.1%。而在授予科技传播相关方向的31个相关博士点中,有20个依附于科学技术哲学二级学科之下。可以看出,科学传播的高等研究对科学技术哲学方向更具有亲和性。

二学术研究领域对科学传播的关注

20世纪末21世纪初,科学传播这个概念逐步为我国学术界所关注,并引发了诸多争论。总体来说,对科学传播的研究仍有待深化,研究不仅需要靠近哲学范畴强调理念,更要靠近现代传播学范畴强调经验研究,而后一部分正是目前欠缺的。

(一)新生研究机构迎接科学传播发展需求

2007年7月,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社开始筹建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组建以来,研究所已聘请宋健同志担任顾问,完成了专兼职研究队伍的组建,已经承接2008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依托中国科学院突出的智力资源和学术地位,响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号召,落实《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开展科学传播研究的部署,积极探索科学传播在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使命和任务。

2007年12月1日,“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学传播中心”(下文简称“中心”)正式成立,致力于解决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面向社会、惠及大众,如何让社会各界理性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科技的发展等问题。“中心”旨在探寻中国社会文化条件下科学传播的现状和规律,搭建科学家与媒体之间沟通和互动的平台,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科学传播事业作出贡献。

(二)“科学传播”逐渐取代“科技传播”

当前学界对科学传播和科技传播两个名词的使用较为混乱,有使用“科学传播”的,也有使用“科技传播”的,对两者区别和联系的认识有所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