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3S01002-环境微生物学-2023年人才培养方案.docx

3823S01002-环境微生物学-2023年人才培养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附件5-1

ADDINCNKISM.UserStyle《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3823S01002

开课单位

生态环境系

课程名称

(中文)环境微生物学

(英文)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

课程性质

必修

考核类型

考试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51

课程类别

专业发展课程(专业核心课)

先修课程

环境保护概论

适用专业(类)

环境科学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等环境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主要讲授环境中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与繁殖、遗传与变异等的基础知识;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废气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生态;饮用水的卫生细菌学;自然环境中物质循环和转化;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污染水体的微生物治理原理和微生物修复技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治理原理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同时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结合课本知识,对目前适宜环境工程领域的国内外微生物学新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过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的中心内容和规范技术,为环境科学等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打下牢固的环境微生物学理论基础。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环境污染物控制和废物循环利用的微生物学原理,以及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具备应用微生物学理论和微生物处理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微生物学新技术和原理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课程目标1: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微生物的组成和生理特性、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特点,熟悉不同生存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分布特点和生理特性;掌握各种环境介质中微生物学生态;能够应用微生物学原理和实验技术解决实际环境污染问题,并建立可行的微生物学处理方法。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融合不同学科基础知识,不断更新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积累,能够围绕当前环境问题,结合微生物新方法和技术方法,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在掌握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能够从实践角度融会贯通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化学等知识点,全面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微生物学原理,储备专业技术和基础理论,提升环境微生物学思维。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1:具有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0.3

2-3: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0.2

3-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环境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3

0.1

3-2:能够将环境现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0.2

3-3: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0.2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积极学习引进国外和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方法,实际结合我国国情,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BTEC教学模式、TBL任务型教学模式、PBL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微生物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难点

微生物的分类和生理生化过程及如何培养和利用微生物应用于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

六、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绪论

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命名;熟悉环境微生物学的历史与发展;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安全性等重要特性;环境微生物学各相关学科的渗透及其趋势;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环境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学习环境微生物学的意义。

2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2

第1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掌握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分类、形态及结构、病毒的繁殖过程和特点;了解了解病毒的测定与培养和病毒的对策、危害和应用;熟悉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及污水处理过程对病毒的去除效果

2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3

第2章原核微生物

掌握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细菌的培养特征、物理化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igeng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杂货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