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研判.docx

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研判.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研判

?

?

2020年12月21-23日,“2020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山东淄博召开。中国电子信息产業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院长张立在参加主论坛发言时表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正发生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制造业在应急保障、产业链协同、生产管理等方面显现出不足,将促进以创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快速发展、传统制造模式迭代升级、推动制造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国际贸易博弈升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等突发事件影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正发生深刻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全球层面看,大国之间的博弈越来越激烈,部分发达国家纷纷鼓励制造业回流,这将推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分工格局重塑;同时,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制造业在应急保障、产业链协同、生产管理等方面显现出不足,这将加速以创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快速发展,促进传统制造模式迭代升级,推动制造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有效挖掘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同时,随着5G基站、特高压、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推动制造业效率变革。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经济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开拓国际市场,引进优质资源,加快推动制造业动力变革。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具体来看,要围绕“十四五”时期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方面,要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锻长板、补短板”,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要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在加快数字化发展方面,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此全面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赛迪研究院对“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特征进行了研判,我们概括为以下十大特征。

第一个特征:研发投入强度稳步上升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十三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步增长,从2016年的0.94%增长到了2019年的1.32%。装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和投入强度保持较快增速,投入强度从2016年的1.51%增长到了2019年的2.07%。然而,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将更加重视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向应用基础研究等创新链前端延伸,催生更多自主创新、颠覆性创新成果,预计到202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接近2%,装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将突破3%。

第二个特征:产业基础再造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产业基础能力薄弱。2014年以来,工信部工业强基行动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在重点细分领域实现了应用突破,打通了从技术攻关到产品应用的供应链条。具体来看,截止目前,工业强基行动已开展了10个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了16个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培育了199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设了62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四基”和信息产业基础仍需继续提升夯实,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强化工业基础创新,加强工业基础研究及协同创新能力,整合打造一批共性技术平台,完善产业技术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夯实产业基础高级化根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要深化制造业标准化工作,面向细分行业与场景纵深,优化产业基础标准体系,提升国家质量基础水平,夯实产业链现代化根基。

第三个特征: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51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