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品鉴陆游爱国诗词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教学应担负学科育人的职责,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向上、向善。陆游诗词及其爱国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分析,带领学生品鉴陆游爱国诗词,激励学生传承弘扬爱国精神。
关键词:陆游;爱国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引领学生“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基于以上要求,在执教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时,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为例,解析陆游的爱国诗词。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好的故事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则故事,故事内容如下:
1125年11月13日,一唐姓女子(宋神宗时宰相唐介的孙女)生下儿子。初为人母的唐女士十分欣喜,跟丈夫陆宰(尚书右丞陆佃之子)商量,想给儿子取名为“游”。陆宰问妻子为何要起这名字。唐女士说前一晚她做了个梦,梦见了她崇拜的北宋诗人秦观。秦观,字少游,唐女士希望儿子将来像秦观一样成为了不起的诗人。
故事讲完,笔者让学生猜一猜唐女士的儿子是谁。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嘴里嚷嚷着“陆游”。
用这样的故事导入新课,营造了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介绍了陆游出生于书香诗礼之家,又使学生记住了陆游之名的来历,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来。
二、反复诵读,感知诗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理解诗意的前提。为此,笔者在执教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诵读方法。
首先,自由读。要求学生借助字典,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全诗。
接着,点名读。正音后,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释,掌握文本大意。
然后,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用“/”断句,标出朗读节奏,明白断句理由。
继而,同桌互读。要求初步读出情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诵读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选择三组学生诵读后,全班点评。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张同学读得好,他不仅仅在读文字,更是用心去读,做到了眼到、口到、心到。有的学生认为陆同学读得好,因为她朗读时面部表情十分丰富;大部分学生觉得李同学读得好,因为他注意了语气、语速、语调,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之美。“僵卧孤村”低沉、缓慢,“不自哀”三字声调逐渐提高、语速更慢;“尚思为国戍轮台”读得缓慢而坚定,让人领悟到“不自哀”的原因;“夜阑卧听风吹雨”语气急促,风雨之夜老人孤独难眠的画面浮现于眼前;“铁马冰河”高亢有力,“入梦来”语速缓慢,几乎是一字一顿,读者的耳畔似乎响起了金戈铁马之声……笔者对学生的点评给予肯定与褒扬,顺势总结出诗歌朗读的总体要求。
最后,全班学生齐读全诗。领略诗歌内容。
三、质疑问难,探究情感
都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笔者让学生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一诗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有的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于哪一年的十一月四日?有的学生想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
新课标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笔者顺势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投影PPT内容如下:
1189年(宋孝宗淳熙十六年),陆游被罢官,闲居家乡山阴农村。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诗人已68岁。十一月四日那天,乌云翻滚,风狂雨暴,作者想起自己的一生,触景生情,写下了两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看完写作背景,学生提出问题:“另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呢?”笔者继续投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笔者告诉学生,诗中的“狸奴”意思是猫儿。
看着PPT,全班学生陷入短暂的沉寂,笔者让学生静静思考。继而,引导小组讨论,探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蕴含的情感。
各学习小组结合两首诗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明白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十一月四日风大、雨狂、声巨,天太冷,作者与猫儿都不想出门。全诗明写波涛汹涌的风雨之声,暗含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的赤诚之心,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处境的孤独与悲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采用“痴情化梦”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音响编入梦境,风狂雨暴声成为为国征战的铁骑踏冰声,于雄浑悲壮豪壮中展现出作者始终如一、坚贞悲壮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概,于处境凄凉中传达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陆游的梦想有没有成真?他完成抗击金军收复中原的统一大业了吗?”学生又提出新的疑问。笔者很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并常常鼓励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NAS认可实验室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模版及表格.docx
- 第四章(3) 软镜聚合物、硅水凝胶、制造工艺.pdf VIP
- 标准图集-07FK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备安装.pdf VIP
-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培训总结.docx VIP
- 二年级数学口算天天练.docx VIP
- 2025年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考试文化素质数学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docx VIP
- 第四章(2) 软镜参数设计.pdf VIP
- 民航专业工程施工工期标准.pdf VIP
- 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课件11:天体运动种种.pptx VIP
- 2024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CET六级真题和答案解析(第一套) .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