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作业册解答.pdfVIP

国家开放大学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作业册解答.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教育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作业册解答--第1页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册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小学教育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教育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作业册解答--第1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教育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作业册解答--第2页

第一次形考作业得分

教师签名

一、简答题(15%*4=60%)

1、古人对于天与天道的不同理解。

答:天是由神创造的,由道而生成的,由气演化而成的。天指无所不好,无所不容,无所不

屈,无所不及,无所不化,无所不新者。

(1)在殷周之际,把天看作是最高的人格神,主宰着人间的一切。人间的最高统治者是受命

于天的,是替天行道的,所以后世就把皇帝称之为“天子”,老天爷是天上的最高主宰,天子是

人间的至尊,是受天命而降于世的。

(2)到春秋战国时期,天命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开始动摇。

①儒家思想,有天命主宰和决定论的思想“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②墨子讲“天志”,他所谓的天的意志是“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

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墨子以天志作为推行兼爱思想之准绳。

③道家的自然之天思想。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明确自然之从无生的思想。子在《逍遥游》中提,之苍苍,其正

色邪至极”,指出天之苍茫浩瀚,并从无生有,“天道运而无积,故万物成”。

2、中国古代关于人性的观点有哪些?

答:

(1)性善说,代表人物为孟子。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主要继承人,充分发挥了性善论的思

想。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四者是仁、义、礼、智等美德开端。

这些都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求其放心”,恢复人的先天本性,以达到

“尽心、性、知天”的境界,因此在教育方法上,他特别注重内省和主观修养的工夫。

(2)性恶说,荀子从他的自然的天道观出发,提出性恶论的思想。

(3)性无善无恶说,从孟子与告子有关人性的争论中,可以把告子归之为性无善无恶的主张

者。

(4)性有善有恶说,主张人性同时存在善恶的,可以世硕与扬雄作为代表。

(5)性三品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是不教而善的;“斗

箾之性”,是只能为恶的;“中民之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教育只能在中民之性上用功

夫。韩愈也主张性三品,他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上品是上智,是善性;下品是下愚,

是恶性;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中品的人性,才“可导而上下”。在这点上和董仲舒的主张是相

同的。

3、简要谈一谈中国古代“格物致知”的观点?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教育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作业册解答--第2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教育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作业册解答--第3页

答:格物致知是一个认识的全过程,物在先,知在后,符合人之认识之一般规律。其中还有

实践的过程,受个人修养实践的检验。这里的物一指自然界的物,包含有社会关系;二政教范

畴;三指正确反映前两的思维之物,哲学范畴;四指德性之物。知包含着合乎科学的纸质,但更

重要的是穷理之理和尽性之理,知识与道理两者之间的区别。因此格物致知不是简单的探究物理

而获取知识之过程,应该是穷究天人之际的至理,穷理尽性之理,只有

文档评论(0)

130****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