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6/NUMPAGES6
《报任安书(节选)》优教导学案
第一课时
【预习导引】
背景链接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走近作者
查阅资料,找出有关作者的知识填空。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著名()、()和()。字(),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相关文学常识: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全书包括十二(),三十(),七十(),十(),八(),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至()年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初读课文
1.结合课下注释并查阅字典、词典,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并记住词语的写法.
头抢地伏法受诛暴肌肤鞭棰圜墙占卜囹圄缧绁愠色
倜傥不可胜计怯懦
2.读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目标】
1.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重点)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定的文言句式(难点)
3、理解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学习作者面对挫折仍不屈不挠、不放弃也不抛弃的人生态度。
【互动课堂】
夯实基础
1.学生回答预习导引中走进作者的填空,明确答案。
2.学生回答字词的注音,明确答案。
头抢()地伏法受诛()暴()肌肤鞭棰()圜()墙占卜()囹圄()()缧绁()()愠色()倜傥()()不可胜()计怯()懦
解读文本
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课文诵读(友情提示: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首先要熟读乃至背诵,这样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出的良好的文言文语感。)
①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二至三遍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③指名3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分段读)
教师作朗读提示:
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也就是说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再次要读出感情,体会作者行文中的喜怒哀乐,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④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
3.课文分析
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并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古今词义的变化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等,还要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解释。
A.实词分析
①通假字
②词类活用
③古今异义
B.特殊句式(学生口译,教师重点点拨翻译注意点)
C.重点字词的解释(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义)
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②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凡百三十篇
④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及《史记》等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了课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找出了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古今词义的变化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掌握了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
【检测反馈】
1.给下列通假字的假(借)字和本字连线。
摩债
膑佚
底现
见磨
失髌
责抵
2.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无兄弟之亲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