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比尾巴》文本解读与教学审思
《比尾巴》不是一篇新课文,“课标本”人教版教材曾选编过,
其他版本,如沪教版也选编过。统编版教材又将它选作课文。对此,
有知名学者对它否定过,也有文艺评论家为它辩护过,作者也对它进
行修改并作了说明。这些都为《比尾巴》这首本来并不复杂的儿歌赋
予了复杂的内涵,加之有教师对其多有误读以致教学走偏,因此,我
们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和研讨。
一、内容理解
《比尾巴》编排在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是一首三问三答句式的
儿歌。儿歌介绍了六种学生较为熟悉的动物尾巴的特点。
全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富有童趣。《比尾巴》以动物
尾巴为话题,采用一连串的问答形式,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
鸭子、孔雀的尾巴特征呈现出来。低年级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朗读中,
自然地接受了关于动物的一些知识,获得了对儿歌语言艺术形式的初
步认识。全诗突出了一个动词“比”,对六种小动物的尾巴特点进行
比较、鉴别和欣赏。
儿歌是以儿童的思维和眼光去观察世界的,用儿童的语言和情感
描述儿童所认知的自然世界、生活情状和想象世界的特殊艺术形式。
它不用华丽的辞藻,也不求深刻的哲理,只是充溢着情趣和童趣,给
人以亲切感和欢乐心。儿童在日常的观察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事物的差
别,喜欢问“谁呀”“什么样子”等问题,因此,《比尾巴》这首儿歌
的提问方式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这首儿歌介绍
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并进行了比较。当然,作者并不是平铺直叙地
介绍的,而是运用诗歌特有的艺术技巧进行表达,让低年级学生观察、
比较六种较为熟悉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尾巴特点,这便具有了审美功
能,同时通过对语言的艺术化处理,促使儿童进一步思考:这些动物
尾巴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这些动物除了尾巴不同,还有哪些不同之处?
这些动物的尾巴为什么各不相同呢?引发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借助
课文引导儿童对常见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因此,将《比尾巴》选入教
材,有着丰富多样的教育意义。
二、形式理解与儿歌教学
如果仅仅理解儿歌的内容,顶多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中的一小部
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学习其中的语言形式。虽然形式和
内容不可分割,但教学时应该各有侧重地分项落实,分项落实后还要
整合、循环。
《比尾巴》的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童趣,这样的特点是通过独特
的句式表现出来的。作者先以一连串的叠加式提问开头,类似于猜谜
游戏。“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连
续的提问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用一连串的三个应答句来
解释疑问,连问连答形成了悬疑的张力和释疑的满足。
这首儿歌共有四个小节,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二节是第一部分,
三、四节是第二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都是以一连串的提问引起相关
的回答。儿歌呈现出对应性、整齐美的特点,富有节奏感,加上以“”
韵结尾,朗读起来明朗欢快。这样的儿歌适合儿童诵读,也便于教师
教学。儿歌提问时所用的疑问代词“谁”,一般是指向某个人的,但
在这首儿歌里,指向的是动物,这就增加了惊异感和趣味性。拟人化
的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在问句中,让人读起来感觉一股童稚气扑面而
来。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教学中也可这样处理:如果不是三个连问连
答,而是一问一答呢?
“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兔子的尾
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谁的
尾巴弯?/公鸡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鸭子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这样似乎也不错,但品味一下,却不如原文呈现的艺术效果。什
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一问一答,疑问立刻得到解答,学生的思考时间
会缩短,思维的张弛幅度较小,审美体验相对就会下降。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变换朗读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诗
歌节奏、情趣、美感的体验。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也可由
此促进其深入思考。
三、课文研读与讨论
虽然《比尾巴》浅白如话,但是其中有些地方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这首儿歌的第一、二段写得好,不仅对动物尾巴进行了比较,而
且一长一短的对比很鲜明。猴子、兔子尾巴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特别是“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有趣可
爱。在写公鸡、鸭子尾巴的特点时,承接前文,作者抓住了两种家禽
尾巴的形态特征,一“弯”一“扁”相映成趣。但是,在写到孔雀时,
作者的思路发生了变化,不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