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结构抗震基本知识.pptVIP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的破坏作用1.地表破坏及其影响地表破坏表现为地裂缝、地面下沉、喷水冒砂和滑坡等形式。地裂缝分成为构造性地裂缝和重力式地裂缝。地面不均匀沉陷易引起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2.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破坏由地表破坏造成的建筑物破坏性质上属于静力破坏,这种破坏有时是灾难性的,如北川县城的一些建筑的破坏。更多的建筑物(大约90%)破坏由于地震地面运动的动力响应引起的,在性质上属于动力破坏,也是人们通过改善建筑物设计可以控制的。因此,结构物动力破坏机制的分析,是结构抗震研究的重点和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建筑物的动力破坏主要表现为因为主体结构强度不足所形成的破坏和结构丧失整体性两类破坏形式。3.次生灾害如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水坝、煤气、通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容器的破坏给人们的破坏也相当巨大。例如北川的唐家山堰塞湖,若不及时处理,给下游造成的破坏有可能大于地震本身的破坏。§1-4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一、基本术语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也称为基本烈度。基本烈度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主要依据。如前所述,地震等级表明的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是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只能依据烈度大小。在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的区划只能由国家地震局发布,且基本上按县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可以在抗震设计规范中查出,如地震烈度、地震加速度峰值。抗震设防标准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物的抗震类别确定;地震作用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设计地震动参数抗震设计用的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设计基本加速度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设计特征周期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程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场地工程群体所在地,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平方公里的平面面积。抗震措施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二、地震影响和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抗震规范》规定,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的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震害调查表明,虽然不同地区的宏观烈度相同,但处于大震级远震中距的柔性建筑物,其震害要比小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震害调查表明,虽然不同地区的宏观烈度相同,但处于大震级远震中距的柔性建筑物,其震害要比小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重得多。因此,《抗震规范》用设计地震分组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分成为三组。第一组表示近震中距,第二、三组表示较远震中距的影响。三、建筑分类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的重要性分成为特殊设防类(简称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标准设防类(丙类)、适度设防类(丁类)四类。(1)特殊设防类建筑: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2)重点设防类建筑: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者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如城市的建筑,简称乙类建筑。如城市的供水、供电、通讯、交通控制中心、三甲医院的主要医技楼及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楼等。(3)标准设防类建筑:除了(1)、(2)、(4)等三类建筑以外的建筑,简称丙类建筑。(4)适度设防类建筑: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如无人看守的仓库、临时建筑等。经过汶川地震的教训,我国将中小学的建筑调整为乙类建筑,国外如日本,学校的建筑是最安全的。

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文档评论(0)

159****98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