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吟咏感受诗歌的音律美,读准字音、节奏。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的妙处。
②过程与方法:了解诗人生平、创作背景,明白小序的作用以及与正文的联系。合作探究,体会本词以小见大、一语双关的表现手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咏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明白诗人所想要表达的豁达、超脱世俗的思想情感。感受作品旷达的意境,体会作者豁达、乐观、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放达、乐观、泰然自若的诗人形象。
②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以小见大、一语双关手法在本词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朗读法(指老师范读、自由朗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学史,可以正衣冠、明得失、知兴替;学诗,则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定风波》,一起感受诗人的情、诗人的志和诗人的人。
【走进作者】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老师范读】同学注意听字音、节奏。
【自由朗读】一分钟时间自由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思考:【问题】从小序里我们可以提炼出哪些信息呢
【明确】(板书)
出游时间:三月七日
人物:同行、我地点:沙湖
事件:道中遇雨天气:先雨后晴
【问题】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用原文来回答。【明确】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问题】词的小序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明确】词的小序不可以删掉。小序交代了词作的背景,是对词的补充。小序和词中的一些内容是相互照应的,特别是“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的对比,对作者在词作中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确】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首先来看上阙,上阕的内容我们可以总结为三个字:雨中事。(板书)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问题】“穿”和“打这两个动词,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明确】一“穿一“打”,是很有力量感的动词,见出风雨之大。
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苏轼在大风大雨中吟啸徐行的精神气韵,应是中国传统士大夫血脉相通的诗性精神的生动表征:这与陶渊明曾“登东泉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异曲同工,正是诗意栖居的充分体现。
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问题】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明确】“竹杖芒鞋轻胜马”,进一步展开,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劳碌。此句表现作者在风雨中体味出超旷、乐观心理感受。
【问题】“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雨“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明确】“烟雨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烟雨,还代表着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坎坷。联系诗人生平我们知道,历经宦海浮沉,三次被贬,诗人的仕途确实不是顺利的,但他没有被打败,而是泰然处之。这是词人饱经风雨养成的智慧:以顺处逆、以理化情。这一句以小见大,表达了作者乐观、坚毅旷达、超脱的人生精神。可见“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不仅是上阙词的点睛之处,也是苏轼饱经沧桑而体悟到的一种人生境界的生动写照。
小序中已经提到“已而遂晴,雨过天晴后,诗人又有怎样的感悟呢接下来我们来看诗歌的下半阙,下半阙也可以总结为三个字:雨后感。(板书)
赏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往事依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19 大雁归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我来编童话》讲义-.docx
- 部5 《铺满巴掌的水泥道》 讲义.docx
- 《小溪的行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外研版拓展模块.docx
-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2金木水火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1《故都的秋》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