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治疗糖尿病,中医有妙招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糖尿病者多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1]。若得不到及时诊治,长期存在高血糖,可引起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尤其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糖尿病者逐年增加,并呈“爆炸式”增长。我国糖尿病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有着庞大的数量,也有着较高的死亡率。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在治疗糖尿病上取得较大进步,有着自己的小妙招。
1、妙招一:情志调节
??《古今医统》记载:“凡初觉燥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情志失调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外因。随着青年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容易出现情志失调。对于老年人而言,多为独居老人,长时间得不到子女应有的关照,容易产生焦虑及抑郁等情绪。情志失调进而加速病情发展[2]。因此,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应做好情志调节。情志调节是中医学心理治疗中最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方式,在干预中重视患者情绪状态的关注,掌握心理状态从而调节负面情绪,促进患者脏腑、经络达的阴阳平衡性,在生理及心理上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根据不同情志类型采用情志相声疗法,若患者多表现抑郁情绪,可采用喜胜忧疗法,为患者提供开心的小故事、笑话等,来改善抑郁情绪。若患者多表现为恐惧,可采用思胜恐的疗法,讲解糖尿病及相关治疗知识,从而纠正负面情绪。若患者多表现为愤怒,可采用哀胜怒的方式,基于患者自身亲身经历及负面情绪导致的失败案例,促进患者从心理层面加强对疾病的认知,改善不良情绪。通过情志调节来帮助患者维持较好的心理适应状态,消除负面情绪。
2、妙招二: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及根本,需结合患者季节、病症、个体差异实施对应的饮食支持,纠正糖尿病者出现的寒热失衡问题,保持脏腑气血调和,恢复机体稳态。如春季节应少吃酸食,适当增加辛甘食物;夏季应少吃寒冷食物,适当增加益气阴及清凉解暑的食物;秋季可适当增加生津养肺的食物;冬季增加温性肉类食物。同时,根据患者病症采用不同的饮食干预。若为寒象明显、阳气不患者足,可适当增加温性饮食,如羊肉、狗肉、海参及龙眼。若为小便赤黄、口渴烦躁患者,可适当增加绿豆、西瓜、竹笋等食物。若为肺部虚弱患者,可添加蜂蜜、木耳、甲鱼等食物[3]。若为脾虚湿困患者,可适当增加山药、白术等食物。若为上消患者,症状表现为多饮、食量减少,出现口渴干燥症,可食用大米桑皮粥、天花粉粥、桑葚芦根茶;若为中消患者,表现为饭量增加,但仍较容易饥饿,经常口渴饮水量大,可食用麦冬茶、沙参玉竹煲老鸭、鸽肉山药汤;若为下消患者,表现为尿频、尿多、口干、尿甜浑浊等,可食用山药粥、生地黄粥、玉米须炖龟。
3、妙招三:运动疗法
??《诸病源候论》有云:“消渴病者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中也表明:“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以上充分说明餐后一定要适当运动,可有效降低糖耐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者在运动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及其运动强度,并遵医嘱进行运动,不可勉强自己。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八段锦、快走、健步步、滑冰。其中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优雅流畅的外在运动形式,也有着较好的养身保健效果,可增加患者肌肉强度及运动灵活度。气功通过将心理、躯体、呼吸等活动进行结合,调节机体功能,降低患者血糖。八段锦是我国动静结合养神操的典范,可使患者身体舒展起来,使身段变得更加柔和。健步走应根据糖尿病者的个人体质来选择。健步走的速度应由前期的适应性训练,逐渐加强运动强度。其训练采用中低强度锻炼,约每分钟70-90分慢步走,其心率控制在每分钟80-90分[4],其步数可控制在3600步左右。老年者需相对缩小步伐,从而稳定重心把握平衡性。
4、妙招四:辩证施治
???糖尿病的中医施治手法有针灸、穴位贴敷、耳穴贴压。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互配合,具有较小创伤及较少不良反应的优势。通过温针灸可将艾灸热力通过毫针向患者穴位传导,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及炎症物质转移。针刺穴位往往选择肾盂、足三里、中脘、合谷、脾俞穴,从而降低患者血糖。五脏六腑是体之根本,通过经络传导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紧密连接在一起,依靠气血津液输布全身营养。而穴位则与经络、人体的筋骨、皮肉相连,是气血输注的孔道。通过刺激穴位来调养脏腑,促进阴阳平衡,加速患者气血运行。现代药理认为,穴位贴敷与内在的血液循环有一定联系,将药物贴在穴位上,通过药物刺激可升高局部温度,扩张毛细血管,利于药物吸收。耳穴贴压以磁珠贴压为主要工具,在耳廓上找到与疾病、脏腑所对应的点进行刺激,从而激发患者脏腑功能。糖尿病者采用耳穴贴压,可起到调和阴阳、调理气血及调养脏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