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燕歌行高适

新课导入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唐诗迎来它的全盛时代,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开拓了唐诗题材,唐诗自此“声律风骨始备矣”。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磬鸣球之节,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也。——邢昉《唐风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高适的世界,了解他笔下的边塞风光与置身其中的百姓的生活情感。

学习目标01了解高适生平、边塞诗等相关文学常识。02把握诗歌的叙事脉络及叙述角度。03赏析诗歌中对比、用典等手法的作用。04感受诗人对战士慷慨赴死精神的赞美,对将领骄奢淫逸的讽刺。

第壹部分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他的作品中既有揭露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矛盾的民生诗,也有指斥时弊的讽时诗,还有数量最多,思想内容复杂,主要抒发内心情感的抒怀诗。其中,成就最高的是他的边塞诗。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创作此诗前,曾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也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了解的更加具体、透彻。将帅不恤士卒,指挥无能,欺君邀赏,高适对此感慨颇深,写下此篇。写作背景御史大夫张公,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此诗为和人之作,但绝非无聊应酬,而是“感征戍之事”而作,饱和着血泪的感慨;“事”,亦非道听途说之辞,而是作者身临其境,亲眼所睹。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初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盛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唐却想羲轩氏,无人尚战功。晚唐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文体知识——边塞诗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文体知识——边塞诗

内容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玉门关等①描写边塞奇丽风光、异域风情。②抒发从军报国的豪情壮志。③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念之情。④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⑤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战士的同情。⑥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手法:借景抒情、衬托、虚实、比喻、夸张、用典形式: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风格: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诗人: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文体知识——边塞诗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作品风格

第贰部分整体感知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歌”是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属于“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大多是七言。题目解读

朗读诗歌旌旗jīng旆pèi玉箸zhù蓟北jì逶迤wēiyí碣石jié横行xíng摐金chuāng单于chán腓féi飘飖yáo功勋xūn任务要求:1.听名家范读,标注读音、划分朗读节奏。2.自读本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思考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事:人:景:战争将帅士卒(征人)思妇塞外秋景思考2: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战事发展的顺序:出师——失利——被围——死斗整体感知思考3:本诗篇幅较长,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整体感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