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1).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1).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2.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

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

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

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

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修正地球模型,再次进行模拟实验,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难点:

用连续组图的形式表达昼夜交替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仰望星空,想了解浩瀚的宇宙,也想知道自己居住的星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这段历史很长,你知道些什么故事吗?

二:探究

在这段历史中,有两个言论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推翻了之间过往人们的认知,在科学界里引起了巨大的振动,我们先来认识下——《地心说》《日心说》。

活动探究1:学习地心说、日心说

提醒:(1)用横线划出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主要人物。

将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整理在如下的记录单中。

把两份资料装订成两册方便交换阅读,同桌两人共用一份记录单(10分钟左右)

地心说

日心说

地球形状

地球自转

宇宙中心

日月地星辰的运动关系

交流展示。每个小组发一张大的记录单,把它们展示在黑板上。

活动小结:

两个观点都对地球的形状进行描述,它们都认为地球是球形,你赞成吗?

说说你的理由。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中的现象里支持自己的观点。(板书:观察现象)

除了观察,还有人身体力行的去支持自己。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冒险家麦哲伦,他航海环球,回到了起点,也证明了地球是球形。

而大家整理的第二中有关地球的自转,两者出现了分歧,你支持谁的?为什么?

同学们刚才提到白天黑夜,科学上白天称为昼,夜晚称为夜,白天黑夜的交替称为昼夜交替现象。这和地球的自转有关吗?

同学们还是用自己的理论学识来支持自己观点,但是地球那么大,在那个时代,我们没办法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科学上我们还可以借助模型来实验。(板书:建立模型图贴)

活动探究二2:昼夜交替现象

这个实验可以怎么做?

刚才的设计里地球仪模拟的是地球,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为了方便观点,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红点,可以贴在地球的某个地方,方便大家识别观察。(10分钟)

交流汇报

历史上法国也有一位科学家傅科利用傅科摆这套装置来支持这条观点。

研讨:

第3.4个观点,两个言论就出现了分歧了,你支持了谁的观点?(让学生随便说)

我们可以坐在这里畅所欲言,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里,在教皇的统治下,人们可以向我们现在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布鲁诺甚至因为支持日心说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尽管如此,还是有无数的科学家在默默地支持他们认可的理论,因为这两条言论在当时来说太先进了,推翻了人们过往的认知,又更符合真实的自然规律。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哥白尼和布鲁诺,他们都有自己的代表作。

这场争议就这样持续了数百年,支持的双方都没有更有利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直到伽利略的出现,利用天文望远镜才正面了地球是自转的。当然它们两个表达的其他观点从现代来看还是有错的,随着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手段来观察地球的运动。我们一起把这段历史串起来回顾下。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