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学设计二 (1).doc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学设计二 (1).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数学精选资源

PAGE3/NUMPAGES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创境设问,提出核心问题.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南美洲亚马孙河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两个似乎毫不相干的事物,却有着这样的联系.那么我们来看看前些天我们所学习的三角函数.在三个式子中有着“同一个角”,其中的联系是否会更为紧密呢?

用多媒体播放这一事例.

通过一个事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尽快进入知识的学习.

从事例引入,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判断对错:

(1);

(2);

(3);

(4).

思考:这些式子对于任意角都成立吗?

结论:,

.

这两个关系式一般被称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根据学生猜想,证明结果,得出结论,并引导得出上述两个公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同角;式子有意义.

指明这两个关系式也可以从三角函数线得到,可简略证明.

证明同角的角函数关系式,小组交流展示讲解.

学生已具有三角函数的知识基础,在此认知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推导两个基本关系式,感受和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同时通过判断对错达成对“同角”的深入理解.

运用反馈

学以致用——

第一关:争当小老师!

例1:已知,求的值.

解:,

.

由可得在第三、四象限,

若在第三象限,则,

若在第四象限,则,

.

练习:已知,求的值.

解:由知,,而,.由可得在第二或第四象限.

若在第二象限,;

若在第四象限.

第二关:看谁够细致!

例2已知,求的值.

解:由题意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有:

消去可得,解得或.

当时,;

当时,.

例3,求下列三角式的值:

(1);

(2).

解:(1)

(分子、分母同除以)

.

(2)

.

练习:证明下列恒等式:

.

证明:要证,

只需证,

所证等式成立.

给出问题,巡视学生解决情况,个别指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易错点.

教师从知识和思想方法层面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的妙用.

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分析法证明.

分析做法,并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分小组讨论,探究其解题方法再与例1比较,寻找其可借鉴之处.

小组成员投影展示,指出小组同学的做题情况并总结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讨论,集体展示.

加深学生对两个基本关系式的理解及应用,牢记当所求角所在象限不确定时要进行分类讨论,并规范书写解答过程.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体会弦化切与切化弦的相互转化的思想.

让学生体会证明三角恒等式的方法.

反思提升

省思醒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教师从知识层面和思想方法层面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积极发言,总结自己的收获.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的能力.

课后作业

知识检测——

1.已知,则的值是_______.

2.教材第26页练习A第1~3题.

3.阿拉伯数学家阿布韦发最早使用三角函数,请查阅此方面资料并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加深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理解.

了解三角函数的发展历史,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7.2.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创境设问,提出核心问题—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新知探究

3.学习致用

例1

练习

例2

例3

练习

4.省思醒学

5.知识检测

教学研讨

教学模式以启发、诱导发现教学为主.本节教学从拋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知识开始,到公式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再到例题的学习,直至最后的小结归纳的过程,均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共同完成,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把握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不同的解法进行提炼,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

本节课要求学生多看、多体会、多讨论,学生是演员,是参与者,学生应该有一定兴趣.但另一方面,因为让学生说得较多,对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欠缺的同学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有可能出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的情况.本节课为了避免这一点,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且教学难度不大,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应该能较顺利地接受,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