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副车架的轻量化开发.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年第18期

ResearchFindings|研究成果|·25·

汽车副车架的轻量化开发

徐子鸣,刘书,徐作文

(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文章介绍了一种前副车架的轻量化开发技术和流程,综合应用Optisruct、SFE、Isight等工具软件,分析和

优化了模态、刚度、强度、耐久等性能并满足目标值。通过使用拓扑优化、尺寸优化、多目标优化、形状优化等技术,

获得了较好的设计方案,实现了“优化驱动设计”的开发路径。结果表明,轻量化副车架比原钢制副车架减重23.3%,

比铝制前副车架轻0.2kg,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轻量化效果,该方法可为同类产品的有限元分析以及轻

量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副车架;轻量化;优化;流程

中图分类号:U463.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789(2019)18-0025-04

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19.18.012

1前言

分解得到载荷谱。文章中以损伤值为目标校核耐久性能,

副车架的轻量化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陈钣金损伤值目标为不超过0.25,焊缝损伤目标为小于1。

磊[1]等用拓扑进行了铝合金副车架的正向设计开发;廖

3概念设计抒华[2]等基于应力约束进行了尺寸优化;冯一鸣[3]等进

行了基于NVH分析的尺寸优化;黄小征[4]等用拓扑和

尺寸优化技术开展了某SUV的副车架优化;鲁宜文[5]

3.1设计空间包络

设计部门布置校核后提供一个设计空间,只需要一

个大致的轮廓包络。前副车架设计空间包络如图1所示。等应用试验设计方法结合响应面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获得

了副车架质量和第一阶模态频率的Pareto最优解;朱剑锋[6]等对后副车架结构进行了全自动参数化优化计算。

文章综合应用拓扑优化、尺寸优化、形状优化、

SFE参数化、Isight集成优化等手段,得到轻量化的前

副车架设计方案。

2目标设定

2.1重量目标

本副车架目的是替代铝制副车架,不降低性能的前

提下实现降本。铝合金副车架重量为11.68kg,竞品车

钢制副车架质量12.51kg,经过车型对比,开发重量目

标设定为11.50kg。

2.2NVH目标

(1)模态目标。根据NVH子系统目标分解和竞品

模态分析,设定白车身加副车架状态下一阶模态不低于

160Hz,自由状态模态不低于200Hz,刚性约束状态下

模态不低于300Hz。

(2)刚度目标。前副车架各安装点动静刚度以竞

品车为参考值并满足NVH子系统分解要求。

2.3强度目标

前副车架承受发动机激励和路面冲击载荷,须满足

一定的强度要求。文章选取4种比较恶劣的工况,评价

图1前副车架设计空间包络

3.2拓扑优化

所示。

划分设计空间包络的表面网格,然后在中间填充材

料,经过优化得到填充物的密度分布,解读后转化为

加强板概念设计方案。内部加强板拓扑优化过程如图2

优化变量:内部填充材料的密度。

目标:优化变量的体积分数最小。

约束:刚性约束下模态一阶频率不低于300Hz。

设计变量里添加最小尺寸约束参数,优化控制卡片

里添加棋盘格控制参数。

标准为不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

2.4耐久目标

4尺寸优化

优化变量:各主要钣金件的厚度。

在试验场采集实车道路谱载荷,经虚拟迭代、载荷

图2内部加强板拓扑优化过程

作者简介:徐子鸣(1979—),男,本科,主任工程师,研

究方向:结构强度耐久、轻量化、二次开发。

目标:质量最轻。

约束:刚性约束状态下一阶频率大于300Hz。

·26·2019年第18期

|研究成果|ResearchFindings

材料厚度设置为离散变量,在控制卡片里输出灵敏

度。设计变量模态灵敏度如图3所示。

图3设计变量模态灵敏度

考虑上板的安装点比较多,将上板设置调整为1.8mm,

下板调整为1.6mm。优化后的厚度设计如表1所示,模型

重量为11.4kg。

表1设计变量优化前后尺寸对比

零部件名称设计变量初始厚度(mm)优化后厚度(mm)

上板DV12.01.8

下板DV22.01.6

左羊角DV32.52.0

右羊角DV42.52.0

图5Isight集成优化流程

左侧支架DV52.01.5

6.2优化结果处理右侧支架DV62.01.5

优化变量:腰部截面X向宽度、羊角轮廓线曲率、悬置支架DV72.52.0

中部支架相对副车架前立面的位置。中间支架左DV82.01.0

目标:模型质量最轻。中间支架右DV92.0

文档评论(0)

爱因斯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爱达芬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