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特朗普交易的核心因素是再通胀,但实际情况呢?
不论是2016年,还是今年7月和10月,“特朗普交易”都呈现出“强美元+高利率”的特征,背后的一个逻辑是,市场认为特朗普的诸多政策主张,有导致美国二次通胀的风险。
特朗普政策主张中,和物价相关度较高的部分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对外关税,二是对内减税,三是限制移民,四是支持能源。其中,前三项均被理解为推升通胀。
但是,这可能是一大“特朗普争议”。市场似乎过度关注上述政策的通胀逻辑,但对于其具体的影响程度、以及潜在的通缩影响机制,理解不足。
实际上,特朗普上述政策在2018-2019年任期期间,也都同时出现,但美国通胀在这段时期反而中枢回落,并未出现再通胀。
假设特朗普赢得大选、且政策方向与预期一致,再通胀也未必会出现;若“特朗普交易”使得短期降息预期大幅回落、美债利率走高,将是美债的买点。
我们对四项政策的物价影响做一个全面梳理:
图1:特朗普政策的通胀影响,集中在四个政策方向 图2:特朗普类似政策主张,在上轮任期内并未造成通胀压力
美国:核心PCE:环比%
特朗普政策对通胀传导
领域 市场主流定价方向关税 推升通胀
减税 推升通胀
移民 推升通胀
能源 限制通胀
0.4
0.3
0.2
0.1
0.0
-0.1
减税法案
减税法案
对华关税
2016 2017 2018 2019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
二、对外关税:通胀和通缩的力量相互对冲
由于关税向非美厂商的传导不畅,特朗普加征关税确实存在通胀效应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对华关税成本主要由美国本土消费者和厂商承担,因此确实有推升美国物价的情况;直观数据看,2018年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不含税商品价格,相对于东盟、发达经济体,并没有相对走弱,反而阶段性走强,显示中国厂商并没有超额的策略性降价。
关税要想抬升美国本土的通胀,需要一定的前提,即关税成本不能全部由非美厂商承担。假设关税负担被100%转嫁出去,美国消费者面临的终端消费价格将维持不变。主流的市场和政策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开始的美国对华新增关税,向中国厂商传导非常不通畅,代表性的逻辑包括:
供给的转移存在一定障碍,无法全部转向其他替代国,中国厂商短期有一定的定价权
(Fajgelbaum,2020);
未来需求前移,预期到关税的加征,以及中美关系恶化是一个长期过程,美国消费者可能提前采购更多中方物品,订购量的上升增加了部分中国厂商的定价权(AlessandriaandMix,2021);
政府补贴的广泛存在,例如退税等机制,对冲部分价格影响(Blanchardetal.,2019);价格存在粘性,很多订单有长期价格,短期无法改变(Jiaoetal.,2020)。
这一实证结果,在美国进口价格的数据上也有直观体现。如果中国厂商承担了主要的关税负担,则同一时期,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将相对于东盟等替代国有明显下降,但这一现象在2018-2019年并未出现,反而出现阶段性的中国商品价格相对走强。
图3:实证结果:关税向中国厂商传导的能力基本为零 图4: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关税前价格并未额外下降
中国/东盟左 中国/发达经济体右
中国首轮关税落地
传导系数β∈[0,1]Amitietal.(2019)0.012
传导系数β∈[0,1]
Amitietal.(2019)
0.012
Fajgelbaumetal.(2020)
0
Cavalloetal.(2021)
0.018
1.03
1.03
1.02
1.02
1.01
1.01
2017-01 2017-07 2018-01 2018-07 2019-01 2019-07
0.85
0.83
0.81
0.79
0.77
0.75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
海外经济与大类资产动态报告
具体来看,关税推升美国通胀,主要有3个具体的传导渠道:
第一,终端进口消费品价格直接上升。因为中国厂商出口价格并未出现关税同等程度的降价,加上关税后,美国居民的购买价格上升。NBER数据显示,历轮关税落地后,相关商品的美国国内含税价格明显走高。
第二,生产成本被动推升。以家电行业为例,2018年初洗衣机等耐用品被征收高额关税,此后美国本土相关行业的PPI大幅飙升。
第三,其他国家竞争厂商的策略性涨价。此外,越南等中国的替代厂商,在出现价格优势后,也会适当的涨价,攫取更高利润。
图5:2018年后,历轮被征关税商品,进口含税价格上升 图6:加征关税后,相关行业生产成本也容易出现走高
134
134
美国PPI:家电
132
130
128
126
2018年初,
洗衣机关税大幅提高
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晶光电首次覆盖:消费电子行稳致远,AR、汽车进而有为.docx
- 硕世生物(688399)首次覆盖报告:聚焦“妇幼健康与传染病”,研发实力突出.docx
- 四川白酒%26调味品市场跟踪:淡季调整,静待拐点.docx
- 饲料行业专题报告-宠物食品系列(2):从产品线全面梳理看龙头核心优势.docx
- 苏泊尔深度报告:公司基业长青,股东回报丰厚.docx
- 苏州天脉中高端导热散热材料开拓者,有望充分受益于端侧AI迎来量价齐升.docx
- 算力将是本轮科技行情的主力军.docx
- 隧道股份区域基建龙头转型综合城建运营,数据资产驱动价值重估.docx
- 太极股份卡位信创及数据要素核心,有望超预期.docx
- 滔搏(06110.HK)上半财年收入与净利润下滑,现金流充裕保持高派息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