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劝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教学教案专辑(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10-1 劝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教学教案专辑(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劝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理解本文的论点、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能够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等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和特殊句式的掌握。

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2.?难点

理解文中比喻论证的含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学习理念应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讲解法:对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学习如影随形,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攀登人生高峰的阶梯。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夜晚没有蜡烛照明读书。但他没有放弃学习的渴望,发现邻居家有烛光透过来,于是他灵机一动,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借着微弱的烛光刻苦读书。最终,匡衡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者。

那大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学习究竟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怎样至关重要的地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先秦思想家荀子的经典之作《劝学》,去探寻学习的深刻意义和价值,感受古人对学习的独特见解和智慧启迪。相信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会对学习有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时人相尊称为荀卿,又称孙卿。他是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大师,也是先秦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生活的年代,社会动荡、兼并战争频繁,同时也是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时期。他曾在齐国稷下学宫游学并担任祭酒,这段经历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经历政治挫折后,更意识到教育对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作用。作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他在传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对其他学派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强调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生平经历:

早年游学与稷下学宫生涯:荀子年轻时崇拜孔子,是儒家子弓的私淑弟子,博学善辩。他曾长期在齐国都城稷下学宫游学,在公元前283至前265年间,两次入齐讲学,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这是当时学者所能获得的极高荣誉。在稷下学宫的经历使他得以与众多学者交流切磋,对其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国游历及政治活动:公元前285年,荀子企图说服齐国实行儒家的仁义王道,选贤任能,重用儒者,但未被采纳,随后离齐去楚。中年时他打破“儒者不入秦”的惯例,到秦国进行政治考察,并向秦昭王提出自己的建议,但同样没有得到重用。后来他返回赵国和临武君议论兵法,主张兴“仁义”之师。之后接受楚国春申君的邀请,担任兰陵令。春申君遇刺身亡后,荀子也丢官,从此定居兰陵直到终年。

(2)哲学思想:

性恶论:荀子提出“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他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性”,而后天习得的则是“伪”。人的“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以及“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等。但荀子也强调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使人改变本性,达到“化性起伪”的目的。

天人关系:荀子主张“天人相分”,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自然界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应该“明于天人之分”,即认识到天与人的不同职责,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并加以利用。

(3)教育理念: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荀子高度重视学习,认为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本性,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说:“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倡导知行合一:荀子主张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将其付诸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他批评那些只知读书而不注重实践的人,认为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重视教师的作用:荀子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他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4)政治主张:

礼法并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