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三标准——林语堂先生的“忠实、通顺、美” .pdfVIP

翻译的三标准——林语堂先生的“忠实、通顺、美” .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的三标准——林语堂先生的“忠实、通顺、美”

发表时间:2017-11-13T15:10:01.920Z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6期作者:杨曼

[导读]林语堂先生将翻译作为一种艺术看待。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林语堂先生提出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三条标准,既是对译作的要求,也是对译者的要求。其标准较严复先生对译作的

要求而言,更具现实性,更为丰富,更具全面性。

关键词:翻译标准林语堂严复译者要求

一、林语堂先生的忠实、通顺、美“”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笔名语堂。他曾参加语丝社“”,并在1930年代曾创办、主编《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

物,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林语堂先生一生中写过的涉及翻译理论的文章不少,但他最系统、最有名的论述,是长篇论文《论翻译》

(作于1932年初)。这是他为吴曙天编选的《翻译论》一书(1933年1月光华书局出版)所作的论序(后又收入林语堂的《语言学论丛》

一书中)。

林语堂先生将翻译作为一种艺术看待。他认为翻译艺术所依赖的有三条: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译者

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上的问题有正当的见解。”林语堂先生在《论翻

译》中提出了对译者的这三条要求,既要求对原文的透彻理解,还要求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一定的翻译技巧、标准的掌握。

林语堂先生的这篇论文,从翻译的实际出发,毫不玄虚,说理朴质。他认为以前论述翻译问题的文章大多或泛论译法或单论译名,都“

是直接出于经验的话,未尝根据问题上的事实做学理的剖析”。而他提出讨“论翻译需研究其文字及心理问题”,换言之,即翻译“问题,就可

以说是语言文字及心理问题”。他认为:倘“是我们要于此问题得到比较客观的解决,自当以语言文字心理的剖析为立论根基。必先明语言文

字及行文心理的事实,然后可以做译者标准应如何、态度应如何的结论。”林语堂先生是在中国译学史上第一个最明确地将现代语言学和心

理学作为翻译理论的学理“剖析”的基础的。

正是在这两大基础上,他继承前人译论的精华,提出了翻译的三条标准: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他承认他

说的这三重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三难”大体上是正相比符的。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至于翻译与艺术文(诗文戏曲)的关系,当然不是

从雅“”字所能包括,但为叫起来方便起见,就以极典雅的信“,达、雅”。不过他又从另一角度将这三条说成是译者的三种责任:“第一是译者对原

著者的责任,第二是译者对中国读者的责任,第三是译者对艺术的责任。三样的责任心备,然后可以谓具有真正译家的资格。”

关于翻译的忠实标准“”,林语堂先生详细解释为四个方面:第一,非字译。他在文章中写到: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

之责任。译者所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零字所组者的语意。”“字义了解的确是句义了解的根基,但是所谓字义,不能看做死的、固定

的、分立的,须当做活的、有连贯的、不可强为分裂的东西。”第二,须传神。译者“不但需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这是与鲁迅、

茅盾、郭沫若诸人完全一致的看法。第三,非绝对。译者“所能谋达到之忠实,即比较的忠实之谓,非绝对的忠实之谓。”绝对的忠实是不可

能的,因为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绝对不可能将这些同时译出,译者“所能求的只是比较

的非绝对的成功”。第四,须通顺。林语堂先生将他提出的翻译的第二个标准通顺“”又算作第一个标准忠实“”的第“四义”。这样的分类,并不

是表明他的疏忽或缺乏逻辑思维,而恰恰表明了他的辩证思维,表明了他对信“”与达“”的关系的正确认识。

此外,他认为要达到通顺“”的标准需做到两点:第一,须以本句为本位。译者“必将原文全句意义详细准确地体会出来,吸收心中,然

后将此全句意义依中文语法译出。”第二,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译者“心中非先将此原文思想译成有

文档评论(0)

134****4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