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动画创作方式的新思考.pdf

人工智能赋能动画创作方式的新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

第03期

人工智能赋能动画创作方式的新思考

叶佑天姜金镇

人工智能,这一集理论、技术与应用于一体的新已

人工智能的平台,构建一个全新的动画创作系统,

兴技术科学,旨在模仿、拓展与延伸人类的智慧及其然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不仅关系到

智能行为。自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首次提出动画艺术本身的创新与发展方向,也为艺术与科技深

“人工智能”概念以来,人工智能经走过了70余年的度融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路径。

[1]

发展历程。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与完善,其

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一、产业实体:创作团体的双轨格局

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与其对人类

智能行为的模仿与增强能力不无关系,特别是在那些(一)效率问题牵动双轨格局

机械性强、规律性强而创造性弱的任务中,人工智能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工业创作的结

的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早期人工智能多用于替代那合体,其创作模式的多样性正是其双重身份的体现。

些重复性高、创造性低的工作。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在产业化模式下,动画作品如同经过精心打磨的工艺

进步,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正逐步拓展至涉及情感表品,先将动画作品打散成为各个相对独立的创作模

达、艺术创新等特征的人文领域,这一转变标志着人块,再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精细分工与紧密合作完成

工智能从“弱人工智能”阶段向“强人工智能”阶段迈生产,最终通过统一的“组装”与“合成”完成动画作

出崭新步伐。品。这种模式不仅推动了动画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更

面对人工智能的崛起,不少艺术家与学者流露出是对“工业生产”在动画领域的生动诠释。与产业化

对其发展的担忧甚至抵触情绪,他们忧虑这种生成式模式相比,个体化模式虽没有产业化模式的效率与资

的创作会侵蚀艺术的独特性和灵魂。然而,在动画艺源,但赋予了动画创作更多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短

术领域,艺术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接纳、探索与应用小精悍”是个体化创作模式的作品特征。个体化模式

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动画作为与科技紧密相连的艺下诞生的动画作品,是艺术家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

术形式,历来受到科技革新的深刻影响。科技发展不内,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意和风格创作的、独具审美特征

仅重塑着动画的创作方式,更改变着其创作观念,推与艺术性的作品。这种模式下,动画作品不仅仅是商

动着动画产业的不断升级与优化。品,更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映射。

已事实上,无论是产业化还是个体化的创作模式,

如今,人工智能的浪潮经席卷动画界乃至艺术

界,动画的创作方式与动画产业实体格局、动画制作动画创作的效率问题与其创作模式的特征紧密相关。

方式与动画资源配比、创作人员结构与人才发展导向产业化创作模式倾向于采用类似于工厂的流水线生产

等多个维度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展望未来,如何基于方式,其目的在于确保作品质量稳定性的同时,激发

【作者简介】叶佑天,男,湖北孝感人,湖北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教授,马来西亚KUNE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诗意动画实践与影视美学理论研究;

文档评论(0)

新能源知识科普(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