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pdf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教育观点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

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姚敏刘岚

(武汉东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0)

摘要“新工科”是新时期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战略,它是我国新经济时代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迫切需求。

+4.02050

“互联网”、“工业制造”、“中国制造”带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新材料、虚拟现实以及

现代生物技术等新科技迅猛发展,相关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需要一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

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纵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

等与“新工科”对应的新兴产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如何

在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之路上完成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是我们亟待研究和实践的

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应用型高校

G642A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1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

关于工程教育的概念,学术界一直在商讨之中。早在1925继承和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

年,工程教育一词在美国开始出现并得到使用,主要指对技术、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李培根认为新工科关键在于

工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随着工业逐渐发展,工程教育“新”,面向未来的工程人才需要具备“新素养”,为达成这一目

的涵义也逐步得以补充。美国大学以培养高质量的现代工程标,需要新的专业结构、课程、知识体系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师为目标,强调工程教育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市场林健的研究指出,新工科的内涵包括前所未有的“新兴”学科、

和产业的实践需求相联系。德国大学以培养理论基础与实践对传统旧有学科的“新型”改造、不同学科交叉的“新生”学科。

能力并重的综合性工科人才为目标,侧重于锻炼学生解决实陆国栋将新工科归结于实践,认为新工科应该重点培养工程

际问题的能力。澳大利亚大学以培养多层次的高质量工程技创新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叶民、钱辉将新工科作为工程教

术人员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宗旨,将工程教育与育对工程活动“新业态”的全面回应。李华等则将新工科表述

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英国大学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为“工科+”,认为新工科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即工科+新理念、

应用型综合人才为目标,采用开放的培养模式,将构建以学生工科+新专业、工科+新结构等。除了以上学者的研究,在官

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放在第一位。方文件中也可看到对于新工科内涵的界定,较典型的是《教育

2“新工科”建设内涵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

200820176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发达国家先后提出重振〔〕号)将新工科描述为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

本国工业的战略,尤其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和德国的“工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

4.03

业”计划,力求恢复本国经济并寻求未来产业升级的策略。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建设面临问题

Freeman40

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认为历史上技术领先国中国改革开放年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已经让中国成

家的追赶超越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变。根据已有研究,我们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可以认为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从推动新技术新技能积累、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文档评论(0)

朝兵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原版文件原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