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

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

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克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

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

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并能在生

活中运用,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

所调查采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

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

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

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所以本节课的一开始,我就从了解

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关于克和千克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让学

生回忆熟悉的生活情景,从而抓住数学教材中新知识的切入点。

二、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

始。”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克与千克这两

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

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

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我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

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

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

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

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

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

(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

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

三、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

“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

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

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

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

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

“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

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

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

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

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

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2

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质量单位,和二年级时学过的长度

单位有一些相似,但在教学上又有很大不同。长度单位的教学学生可

以用眼,通过直观的观察和比较学到知识,而克与千克的内容则要依

靠学生的手,用手来感受1克与1千克的质量,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

说是很难的。针对教材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我非常注重学生

的动手活动的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让学生体验和感

知。

首先,我设计了课前调查活动:到商店里找一找食品上的重量标

签;在家里找一找标有重量的东西;把找到的东西和重量记录下来;

看一看商家是用什么来称量物品的重量。这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是充分

开发学生学习的资源,丰富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分散学习难

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准备大量实物教具和学具。在本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有充

分感受的机会,我让每位学生都准备1枚2分硬币和2袋500克的盐,

结果,学生实际操作中发现,500克的盐较少,所以我改为布置每个

学生到超市买一千克的物品。正好,孩子准备的物品五花八门,也拓

宽了他们学习的空间。而我自己则准备了一台天平和一个台称。还准

备了很多如苹果、糖等不同的物品。

再次,在本节课堂上,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让他们通过掂、比、猜、说、称等

实践

文档评论(0)

130****32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