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李子奈计量经济学课件优选 .pdfVIP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计量经济学课件优选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conometrics》

《经济计量学》

第一章绪论

0.1关于绪论

0.2课程教学大纲

§1.1计量经济学

§1.2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模步骤

§1.3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0.1关于绪论

。绪论是课程的纲。

。学好绪论,可以说学好了课程的一半。参观一个城市,先站在最高处俯

瞰,然后走街串巷;了解一座建筑,先看模型,后走进每一个房间。各起

一半作用。

。绪论课的H的: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课程完整

的内容体系和将要讲授的内容;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学习

方法;介绍课程中不讲的但是必须了解的课程内容。

。不必全懂,只需似懂非懂。

0.2《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1.课程

计量经济学

课号

学分:3

课程性质:教育部规定核心课程

2.教师

主讲教师:李子奈

办公地点:经管楼南512

电话E-mail:lizin

ai@mail.tsinghua.edu.cn

特聘教授:艾春荣,讲授部分内容,英语授课助教:孙云,电话:

E-mail:

suny2.03@em.tsinghua.edu.cn

3.课程说明

⑴教学目的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实证的方法,尤其是数量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研究

的基本方法论。通过该门课程教学,使学牛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

方法,并能够建立实用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⑵先修课程

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微积分、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理统计

⑶教材及参考书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BasicEconometrics》QamodarN.Gujarrati,2001

《计量经济学一方法与应用》,李子奈,清华大学岀版社,1992年《高

等计量经济学》,李子奈、叶阿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计量经

济学一理论、方法与模型》,唐国兴,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

lt;B:onometricModels,Techniques,andApplicationsgt;,MichaelD.

Intriligator,Prentice-HallInc.,1978(FirstEdition),1997(SecondEdition)

⑷课堂资料下载

内容:教材电子版、补充资料、课件、习题集、教学基木要求、教学

大纲、复习要点等。

路径:院内:网上邻居一整个网络-Mislab

—Ntserver—Lizn

院外:\\166.111.96.50~Lizn

⑸教学讨论区

学院主页一分类讨论区一计量经济学讨论区

进入帐号:S004,口令:kc9476

⑹答疑时间

⑺课程内容提纲及学时安排

(总课时:48学时,课内外周学时:3/6)

第一章绪论3学时

第二章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15学时

笫三章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9学时

第四章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9学吋

第五章宏观计量经济模型3学时

第六章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9学时

⑻课程成绩

综合练习一:10分

综合练习二:10分

课堂表现:10分

期末考核:70分

4.关于学习方法的说明

⑴理论与应用并重。既要重视理论方法,也要重视应用模型和应用屮实际

问题的解决;

⑵以教材中的经典理论方法为主,也要理解适当引入的、教材中没有的非

经典理论方法;

⑶对于理论方法,重点是思路而不是数学过程;

⑷对于应用模型,重点不是每种模型木身,而是它们演变与发展的方法论;

⑸必须十分重视综合练习;

⑹必须掌握一种应用软件,注意课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