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章精馏
一.填空
1.精馏过程是利用和的原理而进行的。精馏设计中,回流比越,所需理论板越少,同时蒸馏釜中所需加热蒸汽消耗量,塔顶冷凝器中冷却介质消耗量,所需塔径。操作能耗,随着回流比的逐渐增大,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和将呈现的变化过程。
2.分离任务要求一定,当回流比一定时,在5种进料状况中,进料的q值最大,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
3.相对挥发度α=1,表示不能用分离,但能用分离。
4.精馏操作的依据是,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和。
5.某塔顶蒸气组成y1,温度t1,经分凝器部分冷至泡点t0回流入塔,组成为x0,塔顶产品组成为xD。则y1x0,y1y0,x0xD,t1t0。
6.操作中的精馏塔,若保持F、xF、q和精馏段上升蒸气量V’不变,减少塔顶产品量D(或增大回流比),则变化结果为xD,xW。
7.过热蒸气进料时,q线方程斜率0。
8.精馏塔内任一块理论板其气相露点温度液相泡点温度。
9.设计分离某二元理想溶液的精馏塔时,如F、xF、xD、xW不变,则随q增大最小回流比。
10.设计塔时,F、xF、xD、xW、V为定值,当进料由饱和液体变为冷液时,设计板数。
11.二元理想物系,α=2.47,全回流,全凝器中冷凝液组成0.98,塔顶第二层板上升气相组成0.969,则第一板Emv=。
12.某精馏塔的设计任务为:原料F、xF,要求产品组成分别为xD、xW,设计选定的R不变,加料由饱和蒸汽变饱和液体时,则所需理论板数,V’,L’,V,L。
13.精馏塔中全回流操作,已测相邻两板上液相组成为xn-1=0.7,xn=0.5(摩尔分率)。已知操作条件下α=3,则yn=,x*n=,EmL,n=。
14.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F、q、xD、xW、V’不变,减少xF,则D,R。
参考答案:
1.多次部分汽化;多次部分冷凝;大;大;大;大;大;先减小后增大
2.冷液;越远;越少
3.普通精馏;特殊精馏(萃取精馏或恒沸精馏)
4.混合液中组分间挥发度差异;塔顶冷凝液回流和塔底上升蒸汽
5.大于;小于;小于;大于
6.增大;增大
7.大于
8.大于
9.减小
10.减小
11.61.1%
12.减小;增大;增大;不变;不变
13.0.7;0.4375;0.762
14.减小;增大
二.计算题
1.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原料液量为1000kmol/h,进料温度40℃进料组成下的泡点温度90℃,汽化热356kJ/kg,进料比热容1.84kJ/(kg*℃).已知操作线方程:精馏段y=0.76x+0.23,提馏段y=1.2x-0.02。求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
(91.1%)
解题思路:
(1)由题所给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解得R和xD
(2)由提馏段方程过点(Xw,Xw),可解得Xw值
(3)求xF,由精提馏段方程可以解得(Xd,Xd)此点在q线上,而由q线可解得xF。
根据q的定义式,算出q值写出q线方程,然后将该点带入即可解得xF。
(4)根据全塔物料衡算,解得D=517,W=483,从而算回收率
2.在一连续常压精馏塔中分离某理想混合液,xD=0.94,xW=0.04。已知此塔进料q线方程为y=6x-1.5,R=1.2Rmin,塔釜间接蒸汽加热,混合液在本题条件下的相对挥发度为2,求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y=0.808x+0.18;y=1.417x-0.0167)
解题思路:
(1)先求Rmin,求R。求Rmin中的Xq、Yq需由q线与平衡方程联立。求得Rmin后就可解得R,从而写出精馏段方程
(2)由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和q线方程联立可解得交点(Xd,Yd),连结(Xd,Yd)和(Xw,Yw)即得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第六章吸收
一.填空
1.对于一定的气体和一定的溶剂,E值随温度变化:t↑,E,x,体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的变化趋势。
2.同种溶质:温度一定,气相分压愈大,溶解度.气相分压一定,温度愈低,溶解度.不同溶质:溶解度一定时,易溶气体溶液上方分压,难溶气体上方分压.
3.吸收实际组成点在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