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名词解释:
对象性的活动:所谓对象性活动是指真正人的活动,即实践。实践是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现实的活动,实践创造出属人的对象世界,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这里是指实践的对象性质,即它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现实活动。
感性的直观:指不经过概念判断、推理过程,而直接把握对象的认识活动,即感性认识,也就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直觉和意象,它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片面的和外部的联系,它的特点是生动性、直接性,由于与感性世界相联系,故称之为感性的直观。
市民社会:市民社会,在古代西方是指市民的共同体——国家,是指政治社会。从19世纪开始,“市民社会”被用来专指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政治性支配下获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阶层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一个“脱国家脱政治的领域”。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把市民社会看做是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和由这种交往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这里特指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有产者。广义地说,是指社会发展各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即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总和;狭义地说,是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
4)直观唯物主义:是旧唯物主义的另一种说法,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直观性是其最大的缺陷,它承认事物有其固有的本质或规律,人的认识任务就是只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把握这种本质和规律,而忽略了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和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5)社会化的人类:人的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6)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是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7)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也叫玄学。
8)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辨析:
1、“他不了解“革命性”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他对实践活动“只是从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即把实践理解为犹太人经营牟利的利己主义活动。而且,他“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活动”,认为实践是不屑一顾的。因此,马克思在第一条的结尾时指出,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不懂得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活动的伟大意义,这是一切旧唯物主义者局限性的要害所在。
这句话是对费尔巴哈的正确批判,因为费不理解实践和生活的真实关系,认为生活不过是吃喝,费不理解实践与人的关系,实践与世界的关系,只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仅把理论活动看成是人的活动,没有从实践角度去理解对象;排除了人的主观性。所以这句话对费的批判是正确的。
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们的思维、任何一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哲学思想、是不是客观真理、归根到底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实践是检验一种理论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人应当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在现实中的有用性。而离开了实践的思维是现实性还是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3、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改变的人是另一种环境或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
人在实践活动中,改变着环境,同时,也使自己受到教育,改造着人本身,改造着人自身的本质。环境创造人,人又积极创造着环境。这种学说只看到环境对人的作用,而没有看到人的实践对环境的能动改造作用,教育者本人的知识和才能是后天获得的,归根到底也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
这是一种旧唯物主义史观,环境教育和人是相互作用的,人改变着教育和环境,反过来教育和环境也影响着人的发展。
这种学说忽视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忽视了人的主动性。事实上,环境对人的影响不是绝对性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被理解为变革的实践。即人的实践不断发生着变化、进步。在实践的基础上,环境和人是有机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实践深刻影响着人和社会的环境。
4、(费的理论贡献)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
充分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