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科学防治 .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防治糖尿病

一、正确认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以血浆葡萄糖水

平升高(血糖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

素作用缺陷。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II型、妊娠型或其他特殊型糖

尿病,其中90%患者为II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病,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的量不够用)以及胰岛素

抵抗(胰岛素的作用差)。

可怕:古老的病——中医早就认识它——消渴病

现代的病——比例高,年轻化

时髦的病——病人多,老少都可

富贵的病——生活水平、肥胖、条件好易得

危害大的病——致残致死率高

不可怕:可防可治可长寿

人人都可有,机遇看人找;有人逃不了,有人躲得掉;

有人得病晚,有人病来早;有人早残疾,有人能长寿;

健康意识强,科学来防治;医学在进步,对付有招数。

二、预防为先

遗传、精神、饮食、运动、感染等因素可导致——可防。

科学减肥,适当运动,调摄情绪,平衡饮食,及早诊断,科学治疗。

控制好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血粘五项指标。

1

三、及早诊断

糖尿病的三部曲:高危人群→糖调节受损→糖尿病

高危人群:多食、少动、肥胖与应激(劳累、紧张、感染等)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1.有糖尿病的症状(三多一少),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11.1mmol/l(200mg/dl)。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126mg/dl)。

3.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

糖浓度≥11.1mmol/l。

以上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

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血糖值对照表(血糖浓度单位:mmol/L)

条件静脉(全血)毛细血管静脉(血浆)

空腹≥6.1≥6.1≥7.0

糖尿

服糖后两小

病≥10.0≥11.1≥11.1

说明:空腹正常血糖值为3.9~6.1mmol/L,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

值为3.9~7.8mmol/L。诊断糖尿病的依据是静脉血浆血糖。值得注意

的是,用血糖仪测出的指血(毛细血管)血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检测的

指标,但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如果空腹血糖或者糖耐量试验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值,又

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叫做糖调节受损。分空腹血糖受损、糖

耐量受损两种,如不注意可很快发展为糖尿病。

2

四、正确治疗(综合治疗)

对许多人来说,通过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疾病监测、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等方面综合治疗,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

1、饮食控制: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

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应控制总热量,少量多餐,高纤维饮

食,饮食清淡。

2、运动治疗:每天30分钟运动,或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

体活动可有效控制血糖,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

根据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及运动量;运动应安排在餐后一小

时进行;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

力等低血糖症状时食用;身体状况不良时应暂停运动。

3、日常护理

血糖每月至少监测1次(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2个

月测定1次糖化血红蛋白,初诊必查体重、尿常规、血压,每3个月至

少监测1次,血脂每年至少测定1次,异常者每3个月测定1次。肝功、

肾功、心电图、眼底检查根据病情监测,最终达到平稳控制血糖。

坚持每天服药,定

文档评论(0)

152****64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