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习思考:

1.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摘自教材P4)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

提示民本思想。

2.张载有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摘自教材P5)这体现了儒家学者怎样的追求?

提示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原始社会;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3、秦汉时期;4、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5、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5.宋朝;材料1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中国文化概论》;6、明清时期;;(1)反正统: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7、近代中国;拓展补充——孔子的思想主张:;拓展补充——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拓展补充——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请阅读教材P4-6,结合名人名语,用最凝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三、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三、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2.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1.(2024·信阳)周代,天子设采诗之官,定期到各地采集诗歌。“采诗,采取怨刺之诗也”。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国风》之大部、《小雅》之小部,皆采自民间。此举()

A.彰显了中央政府对民情的重视?

B.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创造了一种全新诗歌创作模式

?D.保证了贵族对文学创作的垄断;[解析]根据材料“周代,天子设采诗之官,定期到各地采集诗歌”“采诗,采取怨刺之诗也”可知,周代天子注重收集各地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有利于政府掌握各地民情,此举彰显了中央政府对民情的重视,A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室并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周代的采诗现象,未涉及诗歌创作模式的创新和贵族对文学创作的垄断,排除C、D两项。;3.自汉以降,习仪与纠仪逐渐制度化,需要演习与纠察的典礼种类不断增多。至明代,郊庙、元会、冬至、万寿圣节、册封、皇室冠礼、经筵等典礼皆须习仪;举行这些典礼以及常朝、朔望朝等无不纠仪,习仪与纠仪成为明代朝仪和典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明代的习仪与纠仪()

A.重视践行儒学的价值追求?

B.稳定了社会等级秩序

C.改变了封建文化发展方向?

D.固化了官员思想认知;[解析]习仪是正式典礼前的练习与预演,纠仪即纠举习仪或朝会、典礼中的失仪行为。根据材料“习仪与纠仪逐渐制度化,……成为……朝仪和典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仪与纠仪有利于保障朝仪的敬谨、有序,维护君君臣臣的儒家礼法,说明明代的习仪与纠仪重视践行儒学的价值追求,A项正确;习仪与纠仪主要是规范朝廷礼仪和君臣关系,对于一般的社会礼仪和社会秩序直接影响不大,排除B项;明代文化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文化发展方向没有重大改变,排除C项;习仪与纠仪主要作用是规范朝仪,并非控制官员思想的措施,排除D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