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任务型教学设计.docx

《伯牙鼓琴》任务型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伯牙鼓琴》任务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伯牙鼓琴》是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范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要求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因此,本教学设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学情分析,旨在掌握学生真实学情,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作铺垫。本设计将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以明代冯梦龙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为蓝本,创设了“在山顶、在山坡、在山脚、在船上”听琴声的具体情境,指导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入情入境地朗读。本设计还将通过诵读课文、联想与想象、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读文言之美、悟知音难觅、议破琴绝弦、思伯牙之悲”四大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音乐艺术之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知音难觅的珍贵情谊。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艺术之美”为人文主题,共选编了精读课文《文言文二则》《月光曲》和略读课文《京剧趣谈》共三篇课文,分别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全文只有80余字,语言简洁凝练,情节曲折完整,意蕴深刻隽永。文章虽然用墨不多,但画面感很强,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这个故事流传广泛,流传版本很多,《吕氏春秋》《列子·汤问》《琴操》《警世通言》等书籍均有记载,民间也广为流传。旧版教材选录的是《列子·汤问》中的《伯牙绝弦》,两个版本相比较,内容基本一致,但在语言表述上有些许差别,旧选本共76个字,有删改;统编版节选自《吕氏春秋》,共83个字,无删改,保留了文言文的原滋原味,更加契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和阅读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文,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古诗文学习方法。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情感引领,力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醒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根据《伯牙鼓琴》学情分析调查问卷(如下图)了解到:大多数同学对文言文学习是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同学主要是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情绪。同学们对文言文学习最大的障碍是理解有困难,还有个别同学对背诵、默写有抵触情绪。学生通过预习和借助课外书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查阅背景资料等。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议破琴绝弦”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能展开想象欣赏音乐艺术之美。

3.能结合资料袋说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能展开想象欣赏音乐艺术之美。

教学难点:能结合资料袋说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朗读指导、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习任务单、音乐《高山流水》。

教学过程

任务一:读文言之美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古筝曲,好听吗?

音乐总是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遐想。比如,李白在客居洛阳时听到了一曲《折杨柳》,不禁感叹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课件出示)。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听到不远处传来了琵琶声,便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鬼李贺听了著名乐师李凭弹箜篌,便写下了描绘音乐的千古绝唱: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音乐有关的小故事。齐读课题。

1.指导学生读课题:“琴”念一声,古人称为阴平,读的时候可以适当延长。教师示范读题,学生再读课题。

2.回顾学习古诗文的方法。

预设: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借助注释、借助工具书、查阅背景资料,等等。

过渡语:同学们的学习方法真不少。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一个字“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是啊,诵读可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呢。

二、初读入耳

1.自由读文,出示诵读提示。

诵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文,随文正音。

预设:“少选”的“少”读shǎo,意思是不久、一会儿;“汤汤乎”中的“汤”读shānɡ,指水流大而急的样子;“绝弦”的“弦”读xián,“以为”的“为”读wéi,“复为”的“为”读wèi。

3.指名学生再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齐读课文。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